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_99热免费观看_欧美激情性国产欧美无遮挡_男女羞羞视频免费_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外貿信息>外貿動態

貿易鑄基,中歐深化合作大有未來

時間:2022.04.25信息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繼去年雙方貨物貿易額創出8281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之后,今年一季度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再次錄得1.31萬億元的大好收成,同比增長10.2%,以微小差距落后于東盟穩居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歐雙方很自然地成為了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關系,由此所展示的貿易想象空間值得期待。

不妨再拉長一下時間界面,2000年時中歐貨物貿易總值只有949億美元,月均貿易額79億美元,對比之下,今年前兩月,雙方每天發生的貨物貿易量多達23億多美元;更重要的是,如此巨量貿易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與俄烏沖突兩大重要因素襲擾之下形成的,雙方貿易的活力與韌性顯而易見;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數量顯著增長外,中歐貿易的質量提升也格外明朗,雙邊貿易中航空航天、生物、光電、電子、材料等領域的增速超過了30%。同時,中歐雙方已從貨物貿易領域擴大至服務貿易領域,并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數字經濟等層面的合作廣度和深度獲得空前拓展,由此加強了經貿往來過程中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柔韌度。

在由27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方陣中,德國無疑是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的核心成員,其主因不僅僅在于德國是歐洲經濟板塊中最強大經濟體,而且德國還可以直接遙控歐洲貿易版圖,說得直白一些就是幾乎所有歐盟成員國將德國視為盟內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但與這種內循環貿易方式完全不同,德國表現出的則是一種十分鮮明的外循環貿易模式,其前兩大出口市場分別為美國和中國;而從貿易結構上看,德國從歐盟其他國家進口的多是工業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出口的則主要是工業制成品,意味著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的產品經過德國的再加工,一部分重新回到歐盟國家,另一部分出口到中國等其他市場。看得出,在歐盟的整體貿易循環生態中,德國扮演著域內產業資源整合者的角色,是歐盟產業鏈的中心。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乃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占到了中歐貿易額的1/3,同時德國又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累計對中國投資存量近170億美元,并且今年前兩個月的投資增長又超過了109%,顯然,中德貿易是中歐貿易的“壓艙石”,中德貿易的持續繁榮也帶動了中歐貿易的長期穩健。

當然,在造就中歐貿易強勁格局的動能中,德國雖然發揮著頭部引領功效,但同時還有更多的力量展開多路策應與推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稱為“鋼鐵駱駝”的中歐班列。數據顯示,自運行以來,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萬多列,由西線、中線和東線組成的三大通道輻射歐洲23個國家的180個城市,共計運送貨物超455萬標箱,貨物價值總計2400億美元,同時中歐班列全程運輸時間由開行之初的24天壓縮至最短12天,綜合重箱率從起初的77.2%提升至目前的98.1%,運行效率不斷提高;更重要地是,中歐班列不僅發揮了運輸和貿易通道的作用,也成為平臺、產業、城市等要素創新的重要牽引,共計78條運行線路猶如一條條重要紐帶帶動了所經城市跨境電商、物流配套、生產加工以及商貿流通的興起與聚集,產業協作配套蔚然拉開,由此,中歐班列不僅串聯起了一個國際性、綜合性、立體性的供應鏈,也構造出了一個全球性、共振性、開放性的產業鏈。

落地實施已滿一周年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無疑為中歐貿易的亢奮添加了全新激素。地理標志是識別產品來源于某一地區的標志,也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根據《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中歐雙方互認地理標志超過500個,分兩批在四年內全部完成保護程序,雙方更多的優質或特色產品得以進入彼此市場并被消費者認可和放大市場知名度。從中歐地理標志的產品指向看,農產品占有絕大部分內容,藉此,過去一年來雙方農產品貿易額超過300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16%,其中歐盟地理標志產品中的歐洲食品和飲料對中國出口就超過了200億美元,顯示歐盟其實就是《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來看,中國乃歐盟地理標志產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歐盟乃中國地理產品的核心出口市場,雙方借助地理標志協定還會進一步有效提升雙邊貿易額。

全方位、分層級和多渠道的對話和溝通機制以及商貿平臺充分發揮了中歐貿易的“潤滑劑”與“墊腳石”之效。從早期部長級的中歐經貿混委會,到副總理級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從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到中國、歐盟和德國三方領導人峰會,再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從中央政府層面,到地方合作層面;從官方到企業;各種多元性、層級性的政策性對話和溝通機制覆蓋了中歐貿易的的方方面面、上上下下,不僅為雙方貿易合作提供了較為穩固的規則和機制基礎,也使得諸如中歐光伏產品爭端、歐方對中方紡織品的“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得到迅速平抑與消除,同時雙方也在面對面的坦承溝通中增強了互信與進一步的合作。因此,無論是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還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歐盟企業都是最為積極的參展商之一,且無論是展商數量、展覽面積以及意向成交額歷屆都不斷創出新高。

凡為過往,皆成序章。在雙方利益關系愈來愈緊密的情形下,中歐之間當然還有著可以拓展的更廣袤貿易空間。拿跨境運輸合作來說,中歐班列完全可以突破貨物貿易載體的平臺身份,朝著諸如“人文班列”“旅游班列”等多元化方向拓展,由此拉動雙方貿易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中歐可以通過數字化和精簡跨境程序等手段進一步提升班列跨境運行效率。同樣,也可以就航運業進一步擴大對歐開放,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貨運成本。

服務業是中歐貿易合作格局中最值得期待的陣容,尤其是綠色經濟以及數字經濟兩大地帶的合作潛力最大。與中國提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與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一樣,歐盟作出2050年將碳排放減少一半以及成為全球首個“氣候中性”大陸的承諾倍顯激進,雙方在綠色發展理念上可以說高度契合,同時客觀存在著優勢互補的可能。拿新能源汽車來說,歐盟雖然擁有較為領先的終端制造能力,但在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方面卻存在創新供給不足的明顯軟肋,但通過合作歐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中國非常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與協作配套能力來彌補自身短板;同樣,中歐都建立了自己的碳市場,而且歐盟也有更成熟的碳市場管理經驗,值得中國引進與借鑒,雙方也可以在企業碳減排與碳交易量上實現互通互認。

與綠色貿易層面的合作相并行,中歐在數字經濟領域同樣可以打出精彩拳腳。基于中歐已明確打造雙邊數字合作伙伴關系的客觀現實,雙方除了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規則與產品標準方面展開合作外,更可以在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等實體環節進行深度滲透。按照國際數據公司預測,到2025年中國數據總量有望增至48.6ZB,占全球27.8%,其總量將遠超美國屆時30.6ZB的數據規模,而歐盟在數字經濟框架與市場監管方面有豐富經驗,與中國政府提出的解決數據安全、健全市場監管以及減少數字經濟鴻溝等政策訴求相契合,雙方合作完全可以達到相得益彰的市場效果。

動態審視,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無疑是關乎雙方未來貿易關系深化的關鍵因素。歷經7年、35輪的談判,中歐在雙邊建交45周年的特殊年份完成了CAI的談判,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擾動,至今尚未實質性啟動。按照協定安排,中方不僅同意開放制造業,而且在電信、金融、健康醫療等行業面向歐盟企業的開放門檻大大降低,同時中國企業可以更大尺度地進入歐盟可再生能源領域,不僅雙方投資規模將在目前2700億美元的基礎上繼續放量,而且服務貿易領域大大拓寬,由此帶動雙邊貿易的整體轉型升級,未來中歐雙方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之門定會豁然洞開!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學教授)


   
回到頂部 | 聯系我們
河北省外貿培訓公共服務平臺   
地址:石家莊市新合作廣場 b1 1201   郵箱:87812389@163.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11-67662519/4008320700
備案編號:冀ICP備11006606號-18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