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歐盟委員會即將提出一項法規草案,使其能夠反擊域外國家的“經濟脅迫”。根據媒體披露,草案明確指出,針對對象為那些試圖“干預歐盟成員國合法主權選擇”、“通過或威脅實施影響貿易或投資的措施”的國家。從各方分析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被認為是歐盟這一草案的針對對象。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的提出最初針對的并不是中國,而是為了對特朗普向歐盟商品加征關稅一事進行反擊,但在近期立陶宛對華貿易受阻的背景下,中國便成了該草案針對的“核心”。德國《商報》報道稱,根據提案,歐盟委員會將“經濟脅迫”定義為“通過采取或威脅采取影響貿易和投資的措施,對歐盟整體或單個成員國施壓,使其作出特定的政策選擇”。而“反脅迫工具”將賦予歐盟委員會迅速作出反制的權力,以阻止第三國針對歐盟成員國的行為。“如果與第三國的會談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經成員國批準,可以采取12種反制措施。”反制措施包括征收關稅、暫停科學合作、暫停市場準入、限制采購和投資等。而且,新法規和根據法規采取的行動只需獲得特定多數成員國批準即可,不必像外交政策工具那樣需要得到成員國一致同意。該法規在歐盟內部遭到質疑,被認為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但從歐盟的視角看,其將這份“反脅迫”草案視為一種威懾,是關鍵時刻的“最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