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今年前7個月共新增近52萬家外貿相關企業(以工商登記為準),較去年同比增長7%。其中,今年第二季度新增超過27萬家外貿企業,同比增長21%。這反映出我國外貿發展向好的趨勢。
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場經濟是一種預期經濟。無論是政府出臺政策,還是企業制訂戰略規劃,只有在良好預期的基礎上,相關舉措才能更有針對性,最后收到的效果也將超出預期。
在今年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外貿企業數量增長,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今年前7個月,盡管受到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負面影響,但國內新登記外貿企業數量明顯增加,既反映了中國外貿的強烈韌性,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信心的不斷增強,更說明了從事外貿業務是企業國際化、多元化經營的必然選擇。”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海關和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副主席、中海國際咨詢公司高級董事秦陽說,去年以來,中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相關部委和各地方及時出臺多項積極政策措施,形成合力,起到了強信心、穩預期、促發展的良好效果,這也是外貿企業數量增加的大背景。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分析說,從政策層面看,今年3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研究穩外貿穩外資的措施,對于自貿區、跨境電商等領域政策不斷加碼,還給外貿企業稅費減免優惠以及信貸政策支持,這些都對外貿基本盤起到有力支撐作用。此外,從2季度起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開啟了全面復工復產。而國外疫情基本是從2季度開始集中爆發。受疫情影響,全球很多地區防疫物資供應緊張,需要從中國進口,這也可能是2季度外貿企業數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這與今年前7月我國外貿數據是相符的。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1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降幅較上半年收窄1.5個百分點。就7月而言,我國外貿進出口2.93萬億元,增長6.5%,出口增長10.4%,進口增長1.6%,繼續了6月以來進出口雙雙轉正的趨勢。
“從貿易數據來看,7月份進出口均實現同比增長,印證了國外經濟出現復蘇跡象的判斷,歐美主要經濟體PMI數據都已經進入擴張區間,我們的外需有所恢復?!焙枘琳f,不過目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因為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歐美經濟復蘇勢頭還將有反復,所以未來外貿企業面臨的需求環境并不樂觀。
當下需要注意的是,外貿企業數量再創新高的同時,政府與企業都更需要關注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堅定我國外貿發展信心。秦陽認為,危中也有機、挑戰與機遇并存是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在艱難中躑躅前行是未來外貿企業發展的必然路徑。中國外貿持續發展的信心來源于明顯的競爭優勢、扎實的產業結構、完善的物流基礎等多重因素,短期內不會改變,中國外貿持續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所以中國外貿企業更需要明確前景、增強信心、扎實努力、開拓前行。
其次要增強外貿企業市場競爭力,培育外貿新業態。胡麒牧建議外貿企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提高風險意識,做好出口轉內銷,瞄準國內市場做好進口業務準備;從業務模式上而言,深挖潛力,降低各種運營成本,此外要積極擁抱跨境電商,改變單一的產品貿易模式,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用好各項穩外貿扶持政策,借力發展;繼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機。
最后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護航企業發展。秦陽認為,下一步需要繼續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完善財稅政策、強化金融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發展等政策支持方面采取務實穩妥措施,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外貿企業信心和活力,促進外貿持續穩定發展。胡麒牧建議可以從以下角度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強自貿區和跨境電商綜試區的試點和推廣,繼續做好對外貿企業的政策扶持工作,尤其是強化對中小貿易企業的扶持,降低外貿企業的稅費負擔和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