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意見》為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金融問題指明了方向。
《意見》指出,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參與外貿領域融資風險分擔,支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外貿企業融資支持。鼓勵銀行機構結合內部風險管理要求,與資質較好的外貿類服務平臺進行合作,獲取貿易相關信息和資信評估服務,優化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更好服務外貿企業。
“解決外貿企業融資問題要放在穩外貿的大局之下,通盤考慮。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是針對性較強的財稅金融措施,主要針對外貿企業融資問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行業發展部總監高士旺表示。
目前,外貿企業存在融資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記者從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了解到,該商會5月底對1000余家廣交會參展的機電產品外貿企業調研顯示,58%的企業有貸款方面的融資需求,且其中三分之二的企業貸款需求低于1000萬人民幣,但受貸款需求方面資質(抵押物不足)的限制,大多數企業貸款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中美經貿摩擦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外貿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突出,剛性支出壓力增加,資金吃緊,《意見》針對外貿企業融資難提出的‘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參與外貿領域融資風險分擔’,明確了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穩外貿中的錨定作用。”高士旺表示,該《意見》引入擔保機制、加強外貿服務平臺合作,形成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這三方之間的資金與風險管理的閉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有貸款需求但金融機構放貸意愿低的不對稱問題。
《意見》強調,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信貸投放。更好發揮金融支持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信貸投放,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將‘擴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信貸投放’單獨提出,體現出穩外貿大局下,國家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視。”高士旺表示,這條意見是對提供增信支持措施的有利補充,是對政府、金融機構在穩外貿工作中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責任再明確。
“穩外貿既包括外貿宏觀數據的穩定,更意味著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穩定。”高士旺表示,中國機電產品外貿存在明顯的“兩高”的結構性特征,即頭部企業占出口額比重高和中小外貿企業數量占比高。根據2019年數據,20余萬家機電出口企業中,年度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300家企業合計占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43%,這里面包括一批跨國公司在華企業、細分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和細分產品的“隱形冠軍”,但更多的經營主體仍是中小微企業。
“機電產品外貿領域中小微企業當前最突出的是訂單問題,拿了訂單之后的融資問題也比較突出。”高士旺表示,此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調研中了解到中小微企業可以獲取的無抵押信用貸款,融資利率過高(超過10%),對于出口利潤率較低的業務無法構成吸引力,因此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成本依然是穩外貿的一項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