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劉紅霞 李慧穎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貿易遭遇“寒流”。14日出爐的中國外貿“半年報”,卻從多個方面釋放難能可貴的暖意。
海關總署當天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24萬億元,同比下降3.2%,降幅較前5個月收窄1.7個百分點;6月當月,進出口增速實現年內首次雙雙“轉正”。中國外貿,呈現迎難而上、逆風飛揚之勢。
政企聯動著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記者近期調研發現,隨著復工復產達產持續推進,中國外貿企業從“硬著頭皮干”轉向“鉚足勁頭干”。
數據可以佐證。海關統計顯示,二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7.67萬億元,同比下降0.2%,較一季度6.4%的降幅顯著收窄。而縱觀上半年,作為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民營企業進出口6.42萬億元,增長4.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5.1%,比去年同期提升3.5個百分點。
企業“賣力”,政策“給力”。今年以來,中國在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支持出口轉內銷等方面接連推出務實舉措,全力以赴支持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
不失時機挖掘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潛力
近年來,跨境電商成為中國外貿新業態中的“尖子生”。疫情之下,跨境電商憑借其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和交易鏈條短等優勢,成為穩外貿的“輕騎兵”。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出口增長26.2%,其中,出口增長28.7%,進口增長24.4%,遠高于外貿整體增速。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司司長李魁文介紹,今年海關全面推廣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監管措施,解決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難”的問題,全力支持跨境電商出口企業“賣全球”。
另一種外貿新業態——市場采購貿易,同樣表現不俗。上半年,我國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增長了33.4%。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莊芮注意到,上半年我國防疫物資和“宅經濟”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32.4%,醫藥材及藥品、醫療儀器及器械出口分別增長23.6%、46.4%,“宅經濟”消費提升帶動筆記本電腦、手機出口分別增長9.1%、0.2%。
“經濟新業態與貿易新業態緊密關聯?!彼f,“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繼續挖掘外貿新業態的發展潛力,讓新業態在穩外貿中發揮更大作用?!?/p>
據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