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應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日(16日)啟程飛赴圣彼得堡,開啟為期3天的俄羅斯之行。此訪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兩國關系開啟新時代之際,是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訪俄之后雙方又一次重要高層交往。
日程安排顯示,李克強將在圣彼得堡同梅德韋杰夫舉行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框架內小范圍、大范圍會談,共同簽署并發表《中俄總理第二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出席簽字儀式和共見記者。此外,他還將在莫斯科會見俄總統普京。
出訪前夕,李克強接受了俄羅斯塔斯社書面采訪,并在《俄羅斯報》全文刊登。李克強表示,此次訪俄期間,雙方將梳理合作成果,規劃合作方向,推動雙方務實合作邁上新臺階。雙方將堅持創新思路,多措并舉,不斷開拓合作新疆域,深挖合作新潛力。雙方將堅持相互擴大開放,放寬投資和市場準入,為兩國企業創造更多合作良機。雙方將繼續發揮好大中型企業主力軍作用,推進戰略性大項目,也將吸引中小企業加入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合作,打造兩國合作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雙方還將繼續拓展科技領域合作。
而據媒體此前報道,在務實合作層面,此訪成果涉及的議題將非常廣泛,既涵蓋經貿、能源、航空航天、基礎設施等傳統合作領域,也涉及新的合作方向,如農業合作、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室主任徐坡嶺認為,探討并拓展上述領域合作,將進一步充實新時代中俄合作的物質基礎,為兩國關系在新時代開局階段“起好步”注入強勁動力。
中俄互為重要合作伙伴。去年兩國貿易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增幅達27.1%。中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是俄羅斯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和出口目的地國。今年上半年,兩國貿易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近年來,兩國能源、航空航天、互聯互通等領域戰略性合作扎實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同江鐵路橋、黑河公路橋等一批投資大項目已經進入收尾季。農業、金融、科技、電商等新興領域合作蓬勃發展,地方間合作實現深度對接和更廣覆蓋。
以能源合作為例,俄羅斯已連續三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徐坡嶺認為,天然氣有望成為下一步合作深挖領域,一系列積極信號已顯現。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將于今年12月建成通氣;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參股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穩步落地;俄羅斯正研究途經蒙古國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可能性,如付諸實施,合作面將進一步拓寬。
農業合作方面,徐坡嶺認為俄對華出口大豆、小麥等作物前景廣闊。目前俄大豆每年對華出口可達100萬噸,考慮到中國對大豆的龐大需求,通過擴大種植面積等方式,可達成共贏;俄羅斯小麥傳統出口市場集中在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國,可考慮適當擴大對華出口。
中俄將在2020年、2021年互辦“中俄科技創新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認為,訪問期間雙方料將就該領域合作作出務實層面的討論與安排。
數字經濟也將是拓展新興領域合作的重要方向。徐坡嶺分析,數字經濟已被俄方列入國家發展戰略,今年上半年俄通過銀行系統進行的手機支付增長逾60%。中國在數字化領域有相對豐富經驗,雙方可在智能手機、數字醫療和養老等領域挖掘合作空間。
“總體而言,無論是加強戰略溝通,還是拓展傳統和新興領域務實合作,此訪都將著眼為新時代中俄關系賦能,推動雙邊合作更加成熟堅韌,為地區和世界帶來更多利好。”邢廣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