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體稱,在定于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的下一輪高層談判前,中美互釋善意令投資者歡欣鼓舞,專家稱由于2020年大選將近,美國更需要達成貿易協議。
據路透社9月13日報道,美國農業部13日證實,中國民企進口商購買了20.4萬噸美國大豆。
報道稱,在美國農業部宣布這一消息的前一天,兩名了解這些交易的交易員表示,中國民企買家購買了60多萬噸美國大豆,將于10月至12月裝運。這是一年多來中國民間進口商達成的最大筆美國大豆交易。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12日大漲3.3%,至一個月高位,因市場寄望這些交易預示著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戰的解凍。
報道指出,這些交易被視為雙方在貿易談判前做出的和解姿態的一部分,降低雙方爭端的溫度,令投資者歡欣鼓舞。
報道援引新華社13日消息稱,日前美方已決定對擬于10月1日實施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做出調整,中方支持相關企業從即日起按照市場化原則和世貿組織規則,自美采購一定數量大豆、豬肉等農產品,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將對上述采購予以加征關稅排除。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3日報道,在定于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的下一輪高層談判前,美中正設法打破貿易戰僵局。
報道稱,最近幾天,雙方都作出了友好姿態。農業團體對新措施表示歡迎,大豆和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價格在這一消息的推動下上漲。
美國農會聯合會高級主管戴維·薩蒙森說:“這對未來是一個好兆頭。農民和牧民需要中國市場。”
報道稱,自中國首次發出恢復購買美國農產品的信號以來,大豆價格上漲了4%左右。但即使在近日的漲價之后,大豆價格依然低迷。
從事國際貿易的杰茜卡·沃瑟曼說:“美國大宗商品出口商渴望重返中國,但除非美國能使更廣泛的美中協議固定下來,否則每個人都知道市場準入只會是暫時的。”
此外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4日報道,一名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經濟學家13日表示,由于2020年大選和可能出現的經濟減速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壓力巨大,相比其他方式,美國可能更需要與中國達成貿易停戰協議。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歐洲全球市場研究負責人德雷克·哈爾彭尼在接受采訪時說:“顯然,(特朗普)不希望在明年連任競選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發生10%的調整。”
哈爾彭尼說,盡管特朗普重申中國“非常”想要達成協議,但“在我看來,最近的妥協是由美國先做出的”。
他說,實施新階段關稅——10月和12月——將對美國消費者和總體經濟產生更大影響。
報道介紹,8月,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降至49.1%,是三年多來的最低水平。而這一指數低于50%就表示經濟緊縮。
哈爾彭尼還表示,投資者對美國證券的興趣正在減退。
哈爾彭尼說:“中國經濟增長仍處在逐步可控的情形中。因此,我們預計不會出現任何導致中國增長急劇減速的金融市場混亂情況。”
報道稱,國際金融協會9月的一份研究分析報告也表達了類似觀點。這份報告稱:“盡管由于美中貿易爭端中加征多輪關稅,但中國的經常賬戶和貿易盈余看上去仍然堅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出口沒有出現任何實質性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