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快速擴大,既釋放了市場消費潛力,又促進了快遞等流通業發展,帶動了創業創新和大量就業。有鑒于此,國家層面在推動跨境電商快速發展上謀篇布局,多措并舉。
當前,在北京等22個城市設立的第三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已滿一年,其在通關、物流便利化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做法并向全國推廣。未來,中國還將設立新一批試點城市,進一步推動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試點明顯成效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強調,第三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經過一年發展,各地均出臺了跨境電商發展的實施方案,在頂層設計上面都已有了總體規劃,圍繞著總體規劃各項業務正在積極推進中。
張周平進一步分析,總體來看,各試點地區發展進度及收獲的成效不一。“以北京為例,其在政策創新、發展增速上均取得了明顯成效,2018年北京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增長43.9%。日前,北京針對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又上線了無票免稅系統。”在張周平看來,綜試區的政策及產業帶動效應無疑是強勁的,各地須牢牢把握住發展契機,加快持續創新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整體來看,第三批各個試點城市都創新出自己的模式,通過多城市試點,中國跨境電商實現了快速發展。
上述專家的觀點與多個專業數據相互印證:根據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2019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1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20%,用戶規模超1億。另據海關統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達1347億元,同比增長50%。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還促進了“絲路電商”合作不斷深化。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與俄羅斯、阿根廷等9個國家新建了電子商務合作機制,通過召開電子商務工作促進會與企業對接會等,幫助相關國家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此外,中國與柬埔寨、科威特、阿聯酋、奧地利等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新試點擴容須因地制宜
業界普遍認為,當前第三批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探索出的一些模式已經具備可復制推廣的條件,有必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其他城市和地區的試點。
7月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部署完善跨境電商等新業態促進政策,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推動外貿模式創新,其中就包括“要在現有3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基礎上,根據地方意愿再增加一批試點城市”。會議強調,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是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促進進出口穩中提質的重要舉措。
第四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將花落何處,業界頗為關注。
據了解,跨境電商綜試區前兩批13個試點主要設在東部大中型城市,第三批22個試點則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城市傾斜,試點數量快速增加的同時,設立地區也更為均衡。
在劉向東看來,對有意愿申請加入第四批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的城市來說,既要注意當地的物流設施條件和需求情況,又要考慮相應的創新試點內容,特別是因地制宜開展跨境電商的試驗創新。“如果該城市提出的創新試點和試驗的意義不大,就很難在復制推廣的基礎上提出有益于積累開放試點的最佳實踐。”
張周平認為,欲申請第四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城市,需具備一定的外貿發展基礎,擁有更加突出的產業特色及未來規劃。在區域的選擇上,政策預計將整體考慮平衡發展,目前跨境電商綜試區空白省份或將被重點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