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的嚴峻挑戰,廣州市貿促會圍繞市委“1+1+4”工作舉措,以打造“主動服務,創新服務,有效服務”為抓手,開創新型認證業務,擴大服務覆蓋面,完善商事法律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切實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被評為全國貿促系統商事認證工作先進單位。
一是強化摩擦預警,幫助企業增防范、降風險。依托中國貿促會廣州市經貿摩擦預警中心,引導和組織企業積極應對經貿摩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實行預警信息“2小時通報制度”。今年以來共發布預警信息187條,其中涉美預警信息74條。組織開展中美雙向征稅清單排除程序宣講活動,分析解讀中美貿易摩擦形勢,輔導企業在線提交商品排除申請,推動和幫助企業排除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減輕廣州市行業企業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開通中小企業涉外法律咨詢熱線,為企業外貿糾紛、中美貿易摩擦應對等問題提供意見建議和解決方案。舉辦經貿摩擦應對和法律風險防范培訓班,幫助企業提高防范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
二是開展密集調研,幫助企業增信心、降擔憂。緊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等熱點難點,領導班子成員成立4個調研課題組,開展外向型企業實地調研,針對性提出建立中小企業重點幫扶清單等舉措。組織下屬35個行業委員會及各區貿促會開展全面細致排查,對中小企業的主要訴求和受損情況進行梳理,制定幫扶方案,協調解決中小型外貿企業燃眉之急。推動預警網絡向基層和第一線延伸,提升摩擦預警響應處置效率。加強形勢分析研判,對全市貿促系統原產地證、國際商事證明書簽發情況進行數據挖掘,分析重點行業、重點市場的趨勢和規律,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三是提高辦證效率,幫助企業增便利、降成本。編制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證書申請”及“ATA單證冊申請”公共服務事項實施標準,推動市、區兩級同一事項無差別辦理。擴大簽證服務網絡覆蓋面,協助白云區貿促會申請設立原產地證書簽證代辦點,助力白云區“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工作。充分發揮ATA單證冊制度通關便利優勢,全面推廣新版ATA業務在線平臺,實現申請、審核、簽發、核銷、索賠、備案、歸檔、申報及持證人登記的管理一體化。推動貿促會原產地證書申報功能上線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大幅壓縮企業跨境貿易時間和成本。今年1—6月,簽發一般原產地證92107份,同比增加28.4%;出具各類國際商事證明書23223份,同比增加47%。
四是推廣品牌認證,幫助企業增影響、降阻力。率先在全省推出中國出口商品品牌評價業務,以“標準化+商事認證+貿易促進”新模式助力出口型企業品牌建設,實現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在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委員會指導下,圍繞多個維度對出口品牌進行全方位體檢,為廣州市達標企業出具《中國出口商品品牌證明書》。加大出口品牌評價業務推廣力度,組織200多家廣州外貿出口企業參加業務培訓,引導企業提升品牌意識和品牌管理能力。積極開展展會知識產權工作,為參加境外展會的廣州企業提供知識產權預警服務,減少境外展會知識產權糾紛,切實維護廣州企業海外品牌形象。
五是開拓多元市場,幫助企業增渠道、降依賴。減少外貿企業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帶領企業大力開拓非洲、拉美、南太平洋、中東、中亞及東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精心籌辦“廣州經貿周”系列活動,帶領廣州企業代表團出訪新西蘭、阿根廷、俄羅斯、埃塞俄比亞等國家,促成了一批貿易投資項目合作意向。加快境外工作網絡建設,設立全球海外聯絡處28個,今年又與新西蘭中國關系促進委員會等機構建立了日常聯系。引導企業抱團出海,以“廣州名品·世界巡展”的形式亮相俄羅斯皮革皮具展、印度后汽車市場展、德國自動化設備展和法國服裝展等境外展會。打造專業食品食材進出口貿易平臺,成功舉辦第八屆廣州國際食品食材展,同期舉辦世界食品廣州展、高端米業大會及廣州國際連鎖加盟展以及近40場行業權威活動及采購對接會。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北方國際智能制造展覽會等大型展會,提高廣州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