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社科聯、海南省社科院在海口召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報告》為推進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在《報告》看來,海南應以高度使命感擔負推進經濟全球化重任。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體現全面開放新格局,使海南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的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建立對標體系對海南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意義重大。《報告》指出,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試點方案中,國際投資、國際貿易、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和政府職能轉變等試點領域都是一致的,因而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共性指標。海南自貿試驗區是一個區域,需要從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指標進行設計。自貿試驗區促進指數的評價指標框架共包含五個一級指標,分別是促進投資指標、促進貿易指標、促進科技創新指標、促進區域發展指標和促進政府效率指標。
具體來說,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方面,可以從生態環境改善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進行對標。在生態環境改善指標方面,可以參考耶魯大學“耶魯環境法律和政策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地球學信息網中心”共同發布的環境表現指數。在生態環境建設的相關制度創新方面,可以對標美國夏威夷島和韓國濟州島相關制度建設的經驗。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方面,可以將美國的夏威夷島和韓國的濟州島作為對標對象,列出具體的對標指標體系,提出海南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方面的差距;可以從歷史角度評估離島免稅政策,分析政策對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作用。在醫療旅游方面,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可以對標迪拜健康城。
確立了對標體系后,《報告》建議以高質量產業體系建設推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根據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即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強化創新驅動,做優做強12個重點產業。《中共海南省委關于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明確了實現“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把全島作為一個大城市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形成“南北兩極帶動、東西兩翼加快發展、中部山區生態保育”格局。在這個布局的基礎上,調整優化產業園區布局。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對現有省級重點產業園區進行調整,規劃建設若干可大可小、可集中可分散的專業產業園區。
高質量產業體系的形成需要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海南既要補上一輪基礎設施建議(例如港口設施等)的課,又要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需求,加快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海南的地理位置以及產業發展的基本定位決定了空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新加坡、阿聯酋迪拜以及中國香港自由貿易港的發展說明,只有達到一定范圍的活躍經濟區域,才能使自由貿易港真正發展起來。
因此,《報告》認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也需要形成“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第一,加快空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美蘭機場二期擴建、三亞新機場建設和博鰲機場對外開放,用好第三、第四、第五航權,爭取開放第六航權,加密、新開國際航線。第二,完善省內鐵路和公路網絡體系。構建“豐”字形高速公路網,建設環島、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旅游公路;構建城際鐵路網絡體系。第三,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光纖網絡和高速移動通信網絡城鄉全覆蓋,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和商業化應用。第四,進一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這也是未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礎設施平臺之一。第五,推進海南FT賬戶建設。目前海南FT賬戶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下面推進,沒有涵蓋所有與金融相關的業務,也沒有對接與這些業務相關的中央機構,特別是作為跨境資金監管機構的外匯管理部門。這樣,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的海南FT賬戶,功能必然是有限的。海南需要通過與中央相關機構的合作,建立適用于金融跨境業務的單一金融基礎設施,通過這個系統達到在風險可控條件下的金融服務自由化。
可以看到,以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營商環境改善也非常重要。為此,《報告》提醒海南在營商環境改善中需要特別重視跨境貿易指標,這也是我國營商環境指標中最弱的指標之一。海南首先要對標上海和北京的“跨境貿易指標”,通過改革繼續減少進出口單證的數量,從而降低單證合規耗時和單證合規費用。尤其是在進口方面需要大幅縮減單證,海南層面建議取消紙質電放證明+保函、紙質提貨單D/O和紙質(集裝箱設備交接單),國家層面建議取消汽配進口許可證和合同,將進口所需單證數量從11個減少到6個至7個。在出口方面,海南層面可以取消紙質EIR,國家層面可以取消合同。
《報告》建議,應當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制度試點平臺,形成監管重點前移和后置的監管制度,簡化通關中的監管手續。形成全面的信息化系統和風險管理制度,基于大數據和艙單信息,提前鑒別高風險貨物,在入境過程中,大量采用非侵入式掃描等智能設備提高監管效率,同時加強入境后的后續稽查等環節的繼續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