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襄陽海關獲悉,我市2019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91.9億元,同比增長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進口總值15.6億元,同比增長7.2%;出口總值76.3億元,同比增長14.8%。
機電產品和農產品占大頭
長期以來,機電產品都是我市出口額最高的產品。上半年,我市出口機電產品22.7億元,同比增長28.7%;出口農產品12.9億元,同比增長59.4%;出口高新技術產品4.8億元,同比增長19.7%。
從上半年出口排名前十的企業來看,除了貿易公司外,其他實體公司均為生產機電產品的企業,如亞信通、新火炬等。
農產品相較于去年增長幅度較大,其中南漳縣農產品出口成績尤為突出。“我們充分利用南漳縣的生態優勢,以中藥材、食用菌、茶葉、果蔬等為原料,開發健康產品、高端護膚品,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額約1.3億元。”襄陽伊納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新起說。據了解,該公司正式投產的時間為2018年12月底。記者從南漳縣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以來,該縣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培育引進出口新主體,菇盛農業、閩漳農業科技、伊納斯生物科技3家深加工出口企業成功落戶南漳,全縣已有食用菌和精細化工兩個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示范區企業一季度出口額達9.2億元,已成為該縣外貿出口的強力支撐。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
上半年,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3.9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進口3.5億元,同比增長16%;出口40.4億元,同比增長13.4%。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中,排名前三的國家是吉爾吉斯斯坦、越南、泰國,出口額分別是16.1億元、4.4億元、3.1億元,排名前三的出口產品分別為服裝及衣著附件、機電產品和農產品。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一帶一路”貿易總量穩步上升。“襄陽海關積極主動服務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擴大貿易圈,推動構建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體系。”襄陽海關關長林中建說。
記者獲悉,上半年,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占全市外貿總值的47.7%,增速與全市整體增速持平,有力促進了我市外貿經濟發展。
民營企業成為進出口主力
上半年,我市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70.6億元,同比增長19.6%,占同期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7.7%;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3.4億元,同比增長3.1%。據了解,民營企業上半年出口額占全市出口額的八成以上,其中出口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共有179家,出口額3.9億元,占全市出口額的5.2%。
據悉,這些民營企業大部分為實體企業。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可給予這類實體企業更多的政府扶持和資金支持,倡導產學研合作方式,以企業、市場為導向,支持企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積極搭建為企業提供信息資源的服務平臺,構建完善的信用保障體系,為企業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融資渠道。
此外,隨著人口紅利逐漸下降和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逐年減弱。上半年,我市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額25.7億元,同比下降8.4%。有關專家建議,我市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培育新的增長點,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業,重視產品研發;深入推進外貿領域“放管服”改革,針對民營企業特點,不斷創新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更有針對性的惠及企業的舉措,做好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