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東營訊 6月15日,山東天弘化學有限公司外貿船舶“長航翡翠”抵港,6月17日11:20具備通關條件,按正常流程通關手續全部辦妥最快也要在當天14:30。然而,東營港海油5萬噸級碼頭受潮水限制中午只有12:00—15:00期間具備靠泊條件,而從船舶起錨到靠泊到位需要2.5小時,如果等到14:30通關放行后再靠泊,很有可能錯過最佳靠泊時間。一旦錯過這個作業窗口,至少要等6小時的漲水周期,甚至推遲至次日靠泊。 對碼頭靠泊作業來說,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安全。東營海關綜合考慮后提出“船舶先靠泊、通關放行、靠泊檢疫全部完成后接輸油臂”的方案,最終“長航翡翠”于14:20成功靠泊東營港海油5萬噸級碼頭,比正常流程至少節約6小時。此種最佳作業窗口靠泊、通關手續全部完成后接輸油臂的操作模式不僅實現了船舶在風險可控下的及時靠泊、盡快卸貨,而且給船舶靠離泊作業留有更充分的安全余量,大大降低了靠離泊期間的安全風險。 據統計,東營港海油碼頭2018年外貿船舶錨地檢疫監管率為85%,平均每船非作業用時至少節約2小時。截至今年上半年,東營港海油碼頭累計接卸外貿船舶300余艘次,1400余萬噸,累計節約有效作業時間至少600小時,經濟效益達2000余萬元。 對港口經營人而言,高效檢疫監管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節約2小時上。近年來,東營海關不斷創新系列監管方法與服務舉措,為東營港港口企業、東營地方煉廠帶來了巨大效益,為東營市外貿業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東營港冬季多為東北風、涌浪大,夏季時有突風、暗涌甚至強對流天氣,而東營港多為棧橋式開放碼頭、較內港池碼頭船舶靠離泊作業受潮水影響較大。自2015年國家放開地方獨立煉廠進口原油使用權以來,東營港外貿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在“效率就是效益”的市場環境下,作業的時效性對棧橋式開放碼頭來說尤為重要。這種情況下,東營海關實施的高效檢疫監管模式就為碼頭安全高效生產提供了保障。 對地方煉廠而言,高效檢疫監管不僅減少了外貿船舶的滯期費,而且減少了二次靠泊次數及輔助靠泊的拖輪費用。最重要的是,在地方煉廠原油庫存不足、周轉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可保障原油第一時間到廠,確保安全生產。經估算,單船外貿船舶滯期費至少12萬元/天,現在每船滯期費至少節約1萬元,僅滯期費一項累計節約至少300萬元。 去年4月20日,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新東營海關組建后,東營海關迅速組織港口經營企業依次召開了“關企座談會”“監管作業場所專題會”“口岸核心能力建設復核專題會”,講解了海關總署的各項新規定及要求,幫助屬地口岸企業從外貿業務運營、監管作業場所配備、口岸核心能力建設方面進行自查自改,持續提升整體業務水平。 重視口岸企業反饋的業務訴求,東營海關還通過與港口企業加強船舶靠泊計劃的對接,跟蹤船舶流向、船舶信息、貨物信息動態,加強重點船舶的錨地檢疫,實施風險可控下的電訊檢疫,精準實施靠泊檢疫等系列監管方法與服務舉措,克服了人力資源緊張的現實困難,最大化降低了船舶靠泊后、卸船前的等待時間。 通過不斷創新系列監管方法與服務舉措,克服人力資源緊張的現實困難,東營海關實施高效檢疫監管,大大縮短了外貿船舶的非生產滯港時間,提高了碼頭泊位的利用效率,減少了地方煉廠的物流成本,為東營港港口企業、東營地方煉廠帶來了巨大效益。“作為港口經營企業,我們真心為東營海關高效檢疫監管模式和高質量服務點贊!”東營港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錫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