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自2018年7月6日起中國對進口美棉加征25%關稅以來,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中國對巴西棉和澳棉的進口量同比增加150萬包,同比分別增長396%和153%;印度棉進口量增加100萬包,增幅325%;而美棉則同比減少86.8萬包,減幅44%。
如果單從增長幅度來看,印度棉的表現非常不錯;但若從單月進口數量來看,印度棉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4月份,其它幾個月的表現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與印度棉花協會2018/19年度印度對中國的棉花出口量可能猛增至500萬包(85萬噸)的預期相差甚遠;在中國加征美棉進口關稅的前提下,印度棉雖然有機會在中國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但因“價高、質低、信譽差”,再加上巴西棉、西非棉的強勢競爭,印度棉企、出口商“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那么2019/20年度印度棉對中國出口是否有好的表現呢?筆者判斷難度也很大,或又將是“小姐的坯子丫鬟的命”,可歸納如下幾點:
其一、中美貿易磋商能否取得成功?隨G20峰會中美領導人會晤、中美貿易代表談判逐漸恢復,中美貿易戰結束符合兩國人民、企業的共同利益。因此一旦中美貿易協議達成一致,中方將對2019/20年度美棉進口取消關稅,印度棉或淪為配角、跑龍套。
其二、巴西棉不僅產量、品質大幅提升,而且價格又頗具優勢,S-6對中國出口遭遇“截胡”。巴西棉花出口商協會預計,2019年巴西棉花總產量將增加到264萬噸(2018年產量200萬噸,同比增長32%),而且巴伊亞州和戈亞斯州的單產和質量不錯,巴伊亞州不僅單產創紀錄,而且質量也為非常好,對美棉、澳棉、印度棉等的替代性繼續增強;從調查來看,目前巴西棉基差比較低,報價不僅大幅低于C/A、澳棉,也稍低于同品質等級西非棉、印度棉、烏棉,競爭力很強。
其三、2019/20年度印度棉又將“性價比”偏低,逐漸被中國、巴基斯坦、越南及其它東南亞紗廠拋棄。由于2019年印度政府繼續大幅上調MSP(幅度10%-15%),在“保底價”的支撐下,印度籽棉、皮棉將高位運行,但受季風推遲、品種、種植管理水平、軋花能力等多因素制約,印度棉馬值大、強力低、雜質大、棉結多的缺點難以避免;再加上印巴關系持續緊張,越南等國紗廠對巴西棉的依賴度大幅提升,印度棉很難在出口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巴西棉已取代澳棉成為越南第二大進口品種,是土耳其第四大進口品種)。
其四、印度盧比對美元匯率波動比較大,不利于棉花出口操作,而隨著歐盟、美聯儲不加息甚至降息的意愿越來越強,中國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人民幣將進入貶值通道,紡企、貿易商更傾向于進口高品質、高可紡性的機采棉而非印度皮輥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