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為農業大國,中國卻很依賴海外市場的大豆進口,依存度到了90%之多。而且進口大豆大多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國家,一旦在貿易上產生摩擦,大豆很可能成為被限制的因素。因此,從今年5月份開始,中國大豆開始慢慢自給自足,力爭取代海外市場大豆的更多份額。

周一(10日),中國海關公布最新的數據顯示,5月,中國大豆進口環比下滑24%,進口量降到736.2萬噸,而1-5月,進口量更是同比下跌12.2%,降至3175.1萬噸!這個下降勢頭還在進一步擴大。
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窺見中國大豆的確在振興。5月8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預計2019/2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8900萬噸,這個數字要比2018年度增加90多萬噸,同時,預計國內大豆產量達到1680萬噸,這個數字要比2018年度增加160多萬噸,由此可見,進口大豆的增量遠遠不如國產大豆的增量。
另外,中國農民也從中收益頗多。今年中國將擴大東北、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4億畝,2022年達到1.5億畝,這寫對于中國農民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作為對比,有一個國家農民卻陷入了經濟危機以來最困難的境地,毫無疑問是美國。今年以來,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即:2019年1-4月,中國自美國進口431萬噸,同比下降70.6%,美國大豆已經不再是中國市場的首選,美國大豆對華出口由2016年時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2.3%下降到2018年的17.9%,從側面可以反映出,貿易摩擦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擇優進場"的機會,可以在海外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大豆,而不是局限在一家。
不僅是美國大豆,其他美國農作物也被殃及,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62.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減少87%,谷物減少95.5%,棉花減少43.6%,這使得美國農民手上持有的債務像滾雪球一樣,已經從3850億美元飆升6%至4090億美元,全美有接近500個農場迫于壓力破產,出口受阻-農作物滯留-債務猛增-農業崩潰,這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正在引發美國經濟一場巨大危機。
據外媒報道,大部分美國農民對美國政府18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態度是非常憎惡的,他們認為政府的補貼無法能解決問題,相反這些錢可能會扭曲農業市場,唯有恢復正常貿易關系,才能拯救美國農民,顯然美國意識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