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辦的中國農業大學國經所國際經濟講堂上,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田志宏建議,非洲國家要積極抓住中國進口博覽會的機會,展示優勢農產品,讓中國消費者了解非洲特色農作物。例如我國的芝麻市場的需求正在增長,埃塞俄比亞等生產芝麻的國家就可以加大對中國芝麻的出口,并爭取與中國在生產和加工技術方面交流合作,挖掘市場潛力,拉動非洲相關農產品產業發展。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生機勃勃”的肯尼亞館引人頻頻駐足,展館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在肯尼亞從事出口生意的何欽文看來,長隊現象的出現正是緣于中國消費者對肯尼亞產品缺乏了解,“肯尼亞(國家)館為什么特別火爆?每一天肯尼亞館都是人滿為患。很多人都說,就想品嘗肯尼亞的咖啡跟茶葉,肯尼亞的紫茶紅茶,還有肯尼亞的堅果。(肯尼亞國家館)鮮花特別多,鮮花布置整個展館,這個是整個(國家)場館里面唯一一個。還有一些馬賽或者肯尼亞風格的工藝品等等,產品特別豐富。”
對東非國家肯尼亞而言,進口博覽會搭建起肯尼亞農產品和中國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一系列協議的簽署更是讓肯尼亞企業駛入了向中國的出口的快車道,鮮花、茶葉、牛油果、芒果、堅果等肯尼亞特產正瞄準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事實上,除了五彩繽紛的肯尼亞玫瑰,香味濃郁的埃塞俄比亞咖啡、鮮美爽口的納米比亞牡蠣、入口甘甜的南非紅酒等非洲物產也現身展會。
“公司參加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合作的農戶都希望借此機會向中國消費者推介贊比亞優質蜂蜜。”來自贊比亞的睦朋得野生蜂蜜有限公司主管弗雷德里克?喬姆巴表示。
南非學者魯本?理查德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南非特產提供一個富有活力的市場,并檢測這些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南部非洲上海工商聯誼總會會長李林國之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習主席在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向世界宣示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堅定立場,我們海外華僑華人無不贊同習主席的主張,更愿意以實際行動響應習主席的倡議"。他還表示,建議更多想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與海外華人機構合作,用好當地華僑華人這座'橋',也愿把更多具有非州特色的商品和服務介紹到中國,豐富中國人的生活。
中非農業合作不僅僅是中國對非洲農業發展的援助,促進中非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在中非農業合作中具有重要意義。田志宏說,進行農產品貿易可以幫助非洲人找到并發揮出自身的比較優勢,中非農產品具有互補性,一方面中非農產品貿易可滿足我國消費者對優質安全農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為非洲各國提供廣闊的農產品出口市場。非洲農產品從中國獲益,促進非洲農民擴大生產,長期來看還能培養非洲農產品的市場機制,將非洲國家的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形成市場機制是農業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的必然,有利于中國對非洲農業的援助以及投資可持續展開,促進中非農業合作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