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從海關總署公布的十起典型案例來看,除了傳統的出口騙稅外,國家安全類案件也成為重點,主要集中在固體廢物、廢渣、武器彈藥、毒品等領域。此外,由于跨境電商、個人行郵物品、代購行為的增多,也催生了新型案件?!鄙虾J泻HA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徐珊珊在中國國際商會召開的新形勢下貿易管理與關務合規研討會上表示。
徐珊珊指出,海關監管重點與容易出現風險的領域主要存在于以下9個領域:稅收征管項下的海關估價、商品歸類、原產地;保稅監管項下的進口減免稅設備、加工貿易保稅貨物、保稅倉儲貨物;打擊走私方面的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走私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等。
“目前,在海關涉稅案件中,海關估價(進出口貨物的價格申報問題)已超越商品歸類成為海關監管關注的第一位?!毙焐荷簭娬{,企業是否要在如實申報的基礎上進行準確申報成為爭議焦點。此外,由于國際法和國內法的沖突、過去國內不同口岸稅號適用不一致等原因,商品歸類也是海關和進出口企業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處理歸類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較多,以及預裁定的使用令情況有所緩解,但風險仍不可避免。比如,實踐中仍有企業在被口頭告知某進口商品存在稅號錯誤,在A口岸不能使用,該企業就去B口岸報關,最終導致物品被扣押。
“近年來,由于大量貿易協定的簽訂,原產地證成為紙黃金,偽造原產地證、錯誤申報、不當操作等問題也較突出。”徐珊珊稱。
關于跨境電商領域,徐珊珊指出存在的風險點,其一是商品不適格,進口商品在《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之外,比如液態奶、電視機、藥品等;其二是主體不適格,跨境電商模式下收貨人應為個人消費者,若中間商、批發商、零售商收集個人身份證采購并進行二次銷售行為,涉嫌走私、違規(個人年度交易限值26000元,單次交易限值5000元);此外,現實中仍存在“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模式的濫用。
針對上述海關風險高發領域,徐珊珊為企業做好合規提出建議,其一,企業需關注貿易形勢變化,使得合規產生價值。比如,應對中美貿易戰的技術策略:考慮產品是否在加征清單上;是否是中國或美國原產產品;是否可以尋找非美國/中國的FTA供應商;是否可以通過投資而改變原產地。其二,及時關注國內政策形勢變化很關鍵,比如海關法修改、商檢并入海關、緝私并入公安、民營企業法治體檢自測系統上線等。其三,構建、完善合規制度,合理搭建合規部門,法務部門、合規部門須獨立。
徐珊珊還指出,自2002年以來,我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FTA),自貿伙伴遍及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歐洲。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有13個。但根據湯森路透&畢馬威《2016年全球貿易審理調查》,在對來自30個國別、涵蓋各行業的1769名全球貿易從業者進行調查后發現:77%的調查對象表明其所在企業未利用或未充分利用FTA,因此,企業要注重對貿易協定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