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報道,日本木材2018年出口額超350億日元(約21億人民幣),創41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對華出口額增長9.3%,大幅增加158億日元(約9.5億人民幣)。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日本原木的最大進口國,進口額五年增長了7.3倍,但在總量中占比較低。
日經認為中國增加進口木材的原因有二:一是國內運輸包裝材料領域內需強勁,二是制作木質圍欄的企業對美出口需求增長。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木材出口總額比上年增加7.4%,達350.7億日元。上一次超過這一數字還是在1977年(366億日元)。
從品種看,2018年杉樹等原木出口額增長8.2%,達148億日元,占整體42%。出口量增長19.3%,達115萬立方米。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日本木材的最大買家。日本出口總額五年來擴大了2.8倍,其中對華出口增長了4.6倍。
2017年,日本木材出口的40%流向中國市場。2018年,中國占日本整體出口額的45%,其中出口到中國的原木達94萬立方米,增長22.2%,5年來增長了7.3倍。
不過,以中國2017年3841萬立方米的原木進口總量來看,來自日本的出口(約77萬立方米)占比依然較低。
日本東京海港內的原木
日經認為中國原木進口增長的原因有二:
首先,日本原木價格適中。以杉樹原木為例,其出口價格每立方米約140到150美元(含運費),相比去年提高了10到15美元。
由于中國自2015年開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國內市場木材原料供不應求,日本的原木乘上了大量采購低價木材的潮流。
其次,日本木材出口振興協會還介紹,中國木材企業將日本原木加工為木質圍欄向美國出口的需求增長。
日本國內出口原木主要來自九州經濟圈附近的山林,來自這里的杉木占到日本2017年出口的80%。
之前有分析指出,日本杉木氣味較為刺激,且多為黑心、色差較大、多節疤,因此在中國市場上較難受到消費者接受,多作為箱包包裝、托盤墊腳等產品原料。
此外,按照作為中國建筑基本法規的《木結構設計規范》,日本的杉木和柏木都不能用作木制建筑的大梁和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