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的貨物貿易大國,中國的對外貿易對全球貿易影響顯著而備受關注。而作為自身來說,貿易結構優化、質量提升至關重要,尤其是提高服務貿易的質量,加強與貨物貿易相協調顯得更加關鍵。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信息顯示,自2005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超過10萬億元、2010年超過20萬億元之后,2018年超過3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2018年全年貨物進出口30.5萬億元,增長9.7%,折合4.62萬億美元,增長12.6%,比上年凈增5100多億美元,超過我國2001年的進出口總額。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這一靚麗的數字背后,可以看出我國外貿發展更趨平衡。2018年全年進口增長15.8%,對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出口,達到56.6%,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這是我國外貿平衡發展的一個重要跡象。我國原油、天然氣、銅精礦、煤、紙漿、原木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分別增長10.1%、31.9%、13.7%、3.9%、4.5%和3.9%,有效保障了國內市場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創造出8年來新高。一向制造巨額逆差的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明顯提升。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服務出口17658億元,同比增長14.6%,是2011年以來的出口最高增速;進口34744億元,增長10%。服務進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經濟體,規模繼續保持世界第二位。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以美元計,2018年前10個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速分別比美國、德國、英國和法國高出11.3、6.7、7.5和8.8個百分點(其他國家尚未發布全年數據)。據此測算,我國全年服務進出口規模將連續5年保持世界第二位。
在服務貿易中,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952.1億元,增長20.7%,高于整體增速9.2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2.4%,比上年提升2.5個百分點;旅行、運輸和建筑等三大傳統服務進出口33224.6億元,增長7.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4%,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增幅較大。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2355.2億元,增長22%;出口368億元,增長14.4%。技術服務出口1153.5億元,增長14.4%,進口839.2億元,增長7.9%。這表明,我國對高端生產性服務需求仍然旺盛,同時高端生產性服務出口競爭力也在提升。
要看到,我國每年要為知識產權支付巨額使用費,這是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也是更好滿足國內需求的重要標志。但同時也要看到,這也是我們受制于人的重要領域,過去一年“中興通訊 事件”的教訓還在眼前,越是依賴越是脆弱,依賴越深越易被卡脖子。更要看到,正是因為這個領域的巨額支付,成為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我們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擴大服務貿易的規模,另一方面也要努力縮小服務貿易的逆差,這與縮小貨物貿易的順差正好相對。
目前的出口規模還很小,差距還很大。這正是我們需要重點發力的地方所在。因此,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高技術服務與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的比重,是縮小服務貿易逆差的必由之路,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我們在創新領域的地位。這是提高服務貿易質量的重要一環,促使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更加平衡、更加協調。由此,提高整個外貿質量,促使中國加快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