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新一輪對華加征關稅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則在全力為企業生存創造更加積極便利的發展環境,通過規劃中國對外貿易新路線圖,助力中國外貿企業更好應對當前面臨的外部挑戰。
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推進更高水平貿易便利化,今年將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出口監管證件再壓減1/3并降低通關費用,削減進出口環節審批,進一步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鼓勵和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
這是自2015年以來,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首次作為一項單獨議題,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進行專門部署。
傳遞政策利好信號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王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不僅要堅決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還要研究明顯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傳遞出中國政府進一步下調企業稅負為穩定外貿形勢作努力的決心。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9.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其中,出口10.34萬億元,增長5.4%;進口9.09萬億元,增長13.7%。“從前8個月的外貿情況來看,中美開征關稅的效應還未顯現出來,不過當前數據良好不代表未來沒有風險,貿易摩擦對進出口的影響往往有一定的滯后性。”王軍預測,美國宣布自9月24日起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的影響,或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中國外貿企業出口數據上逐漸體現出來,其間不排除單月甚至季度出現貿易逆差的可能。
王軍認為,中國在作出反制措施的同時,還要堅定積極地對外開放,通過擴大進口的方式來實現一直以來倡導的貿易平衡戰略。“事實上,中國現在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追求貿易順差,而是轉向追求貿易平衡,也為此做了很多工作,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一系列措施都在致力于這一目標。中國也不希望把貿易摩擦擴大化,或者無休止地持續下去。”
應對貿易摩擦
不可否認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已經影響到了中國企業出口。“關稅因素降低了一些美國客商與我們合作的意愿。”濟南愛德蘭塑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福民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當初在美國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消息傳出后,美國客商第一時間就跟公司進行了溝通,表示加征關稅措施提出后,出口到美國的塑料制品價格過高,甚至超過本土生產產品,因此他們不得不放棄采購。
另外,受美元匯率走強影響,公司南美市場的出口量也比去年有所減少。
不過,王福民表示,國家穩定外貿發展的一系列利好政策讓他們有信心應對當前的挑戰。“今年國務院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簡化了企業的通關手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出口成本。”他說,當地商務局正在跟企業進行溝通,研究相關的應對措施,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要精準施策、分類施策,綜合發力。政府要保證匯率的穩定,要真刀真槍地進行改革,破除實體企業發展障礙,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王軍認為,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朋友圈的擴大和延伸,以及剛剛實施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動”,都將在穩定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轉自: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