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外資穩中提質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具體與外貿相關的項目包括:
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
加強對中小外貿企業信貸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
穩定加工貿易,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創新發展服務貿易。
優化調整進口稅收政策,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
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
推動國際物流暢通,清理規范口岸收費,不斷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積極有效利用外資。
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推動服務業有序開放,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制定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臺作用。
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歡迎外商擴大在華投資,分享中國開放的大市場和發展機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遵循市場化原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有序推動重大項目合作,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提升對外投資合作質量效益。
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推動中美平等互利經貿關系向前發展。
中國愿與世界各國擴大相互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取消港口建設費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宣布,取消港口建設費。這一政策,將進一步降低物流的綜合成本。
依據國務院相關文件及財政部、交通運輸部2011年印發的《港口建設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港口建設費征收至2020年12月31日止。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也于2020年12月24日發出通知,部署港口建設費征收政策執行到期后的相關工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階段性免征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據海關總署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全年免收港口建設費150億元。
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在穩定和擴大消費方面,提出鼓勵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便利新產品市場準入,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內貿、外貿產品將同臺競技。百姓在國內市場也能買到更放心、安心、舒心的產品;相應地,為拓展國內市場份額,企業會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斷轉型升級,從而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2020年6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從三個方面提出了10條政策措施:
一是支持出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包括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障;
二是多渠道支持轉內銷,包括搭建轉內銷平臺,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精準對接消費需求;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轉內銷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加大保險支持力度,加強資金支持。
減稅降費不搞“急剎車”
3月5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表示,我國制度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將繼續實施,而階段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將適時退出。對2020年出臺的階段性稅費政策,在研究論證基礎上,部分適當延長執行期限,部分到期后停止執行,不搞“急剎車”。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形勢,在財政收支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國持續公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的規模超過2.6萬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對沖部分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
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各地要把減稅政策及時落實到位,確保市場主體應享盡享。
中國已核準RCEP
3月8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表示,中國政府已正式核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并希望相關國家能夠加速推進RCEP核準工作,最終達到6個東盟成員國和3個非東盟成員國核準的協定生效門檻。協定生效越早,越能夠惠及各國。
他表示,目前中方正在加快推進實施技術準備方面的工作。到目前為止,關稅減讓、原產地認證等各項工作進展“還是很順利的”。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中方將與相關成員國進行磋商對接,取得互相確認后即可在協定生效時馬上實施。
2月24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RCEP的批準程序,力爭在本屆國會獲批。(日本第204屆例行國會于今年1月18日開幕,將于6月底前結束。)
推動中美關系越過坎坷
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回答CNN記者提問時表示,“應該推動中美關系越過坎坷往前看,向著總體穩定的方向走”。
李克強說,過去幾年,中美關系的確遭遇了嚴重的困難,給兩國和世界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則兩利、斗則俱傷。
李克強提到,中美兩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有許多可以合作的領域。在去年多重沖擊的背景下,中美兩國的貿易規模仍然達到了4.1萬億元,增長8.8%。
“我們還是應當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點上,去擴大共同利益。中美兩國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對于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世界繁榮發展,都有重要責任。應該推動中美關系越過坎坷往前看,向著總體穩定的方向走。”李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