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協議達成后,柬埔寨、老撾和緬甸30%貨物享受零關稅待遇,其它協定成員國最多65%的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各個國家將開放100個領域的市場。根據RCEP的協定,15國將在協議簽定后,未來將90%以上的進出口商品施行零關稅,最終要覆蓋到95%的商品。
近年來,中日兩國貿易規模發展平穩。在RCEP框架內,中日兩國之間首次有了自貿區零關稅協議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預計日本將對86%的中國商品免除進口關稅,而日本出口的產品,包括電動汽車發動機、蓄電池零件和鋼鐵制品,將獲得中國86%的進口關稅免除。
機械設備、鋼鐵及金屬制品、建材、輕工、公共服務及建筑業等國內生產受美國貿易摩擦負面影響較大的產業,其國內生產均有所回復。RCEP所形成的的穩固的區域供應鏈及統一市場,將對美國單方面采取的貿易擾亂行為起到較大的緩沖作用,為區域經濟貿易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東亞經濟也會進一步整合,今年東盟已經成為了我國第一大貿易地區。隨著RCEP的不斷深化,會有更多的東盟國家和地區選擇以人民幣進行計價交易,人民幣作為投資和儲備貨幣的功能也會日益凸顯。
協定中提到將會有90%的商品實現0關稅,這將減少跨境賣家的交易成本,也給目的市場的用戶帶來了更加實惠的價格以及更高的性價比,這無疑會激發跨境賣家的貿易激情,也會促進消費者的消費力,讓賣全球與買全球都變得更加順暢和便利。也會極大的激發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長。
在今年疫情期間,跨境電商有一定程度的受挫,這一點在物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有大量的消費者購買商品,但是跨境賣家卻無法發貨。RCEP協定以后,區域內的各國國家資源、商品流動、技術合作、服務資本合作、人才合作等都將更加便利。因而對于海外倉的建設也會減少大量的阻礙。
東南亞一直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首要地區。2018年,中國對RCEP其他14個國家的投資達到160億美元,占總投資的9%。權威機構預計,隨著RCEP新規則的實施,這一比重2020年將達到14%。
整體而言,RCEP將使成員國的原材料成本、生產成本降低,商品價格下降,競爭力增強,同時也會加大刺激區域內部消費。
隨著區域內電子商務的全面發展,進入RECP成員國的中國跨境電商賣家也會快速增加,其中肯定有抓住機遇,順利成為頭部的賣家;也會存在部分受資本不足或供應鏈資源限制,淪為陪跑,甚至被行業淘汰的賣家。因此,外貿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整體情況進行考量,提前布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