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多家主流媒體宣布,拜登率先贏得270張以上選舉人票。過山車一般的美國總統大選徐徐落下帷幕,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即將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多國領導人在推特上祝賀拜登當選。不出意外的話,2個月后美國將進入拜登時代。
拜登上臺后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競選時曾直言:中國是美“最大的競爭對手”
拜登在2009年出任副總統前曾擔任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長達36年,并兩度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可以說拜登在整個政治生涯中親歷了與中美關系的變化發展。
據美媒梳理,作為一名年輕參議員,拜登曾在1979年中美建交同年隨美國參議員代表團訪華。拜登曾是對華接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他支持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他致力于一個中國政策,支持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采取“戰略模糊”政策。拜登2001年曾在《華盛頓郵報》上發文質疑時任總統小布什有關“美國對保護臺灣負有義務”的表態,他還曾表示若因“臺獨”而引發臺海軍事沖突,美國不應出手干預。
拜登在2001年曾作為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訪華。他作為副總統曾于2011年和2013年兩度訪華,并在期間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美中關系將影響21世紀的進程”。拜登還多次表示他與中國領導人有過累計25小時的會談時長。
拜登去年5月曾在競選活動中說中國忙于處理國內和周邊外交問題,稱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此番言論使其在美國國內遭到缺乏了解當前中國的質疑,并被共和黨利用作為批評拜登對華軟弱的表現。
今年10月25日,拜登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采訪時明確了他對中國的定位。拜登說,俄羅斯是美國當前最大的威脅,中國是“最大的競爭對手”,而如何處理中美關系將決定兩國是成為競爭對手,還是最終發展成為一種涉及武力的更為嚴重的競爭關系。
貿易戰是否還會繼續?對華關稅會取消么?
據CNBC報道,瑞士隆奧銀行分析師的報告認為,拜登的勝利可以減少一些交易的不確定性。“拜登或將對雙邊貿易采取更加理性的態度,即使在其他領域內,他的團隊可能表現出和特朗普政府一樣的對華鷹派態度。”不過,該銀行的分析師們稱,他們并未假定拜登會自動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在也表示,拜登上臺可能會為中美關系帶來一個“喘息期”。他認為,目前中美的摩擦和對立已遍及所有領域,并處在“快速惡性循環”的軌道上,整體表現為三個特征:戰略互信的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沒有任何實質合作。拜登上臺,至少中美可在后兩方面有所突破。
“預計中美會在疫苗、抗疫、氣候變化等領域恢復較為務實的建設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擺的對話和聯絡機制也有望恢復。但戰略互信的重建,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信強分析稱。
路透社10月的一篇獨家報道曾援引拜登兩名高級顧問的話稱,拜登若當選,在對華關稅作出決定前,將先與美國主要盟友磋商,以尋求“集體影響力”來應對中國。兩名顧問稱,這么做是為避免重復特朗普“美國優先”議程的錯誤,該議程曾惹惱多個美國關鍵盟友。另據《華盛頓郵報》更早前援引拜登助手的話稱,他將“重新評估對華關稅”,但尚未就此作出最終決定。
另一個在貿易領域被廣泛關注的問題是,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是否有可能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貿易協定”(TPP)?TPP是奧巴馬主政時期的經貿主張,普遍認為對中國將造成巨大壓力,然而該協定卻一直未獲美國會批準通過。特朗普上任后,于2017年正式宣布退出TPP,剩下11國在2018年3月另行簽署“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
對此,國際關系學院校長助理、國際政治系主任達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有重返CPTPP的可能性,但難度很大,該協定在國會或將面臨兩黨反對,因加入自由貿易安排在美國社會已日益“政治不正確”。此外,重返CPTPP還需和現有成員國談判,技術上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