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北京轉移到樂亭經濟開發區的北京環衛集團環衛裝備(樂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組裝新能源環衛車。通訊員劉江濤攝
水曹鐵路陸域段全線貫通,京唐鐵路累計完成投資46.45億元;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二期工程、北京理工大學唐山研究院一期工程等京津創新資源加速轉移……今年以來,唐山全市實施與京津合作億元以上項目291個,總投資2259億元,1-9月份完成投資455億元。
日前,在唐山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一組組數字振奮人心。
近年來,唐山市打好“京津”“沿海”兩張牌,主動融入、深度對接,取得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推進、重點突破的明顯成效。特別是今年以來,該市牢牢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縱深推進產業轉移、協同創新、一體化建設,努力打造京津發展“第二空間”。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關鍵是什么?唐山找準了答案:抓好產業對接和項目引進。
日前,百家優質民營企業進唐山活動首場對接會在北京舉行。對接會上,北京開承國家科技公司、天津京榮模具公司、遨博(北京)智能科技等企業與唐山市相關縣區政府達成合作意向。
百家優質民營企業進唐山活動是該市“四個一百”活動之一。為推進產業轉移,加快打造產業協作高地,唐山緊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等方面,通過百家科研院所(大學)、百家央企京(津)企、百家優質民營企業、百名高端人才進唐山“四個一百”活動,深入開展以商招商、市場化招商、小團組招商,加快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壯大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今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與京津合作項目280個以上、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
產業轉移需要優質的承接平臺。因此,唐山加快推進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和津冀(蘆漢)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首鋼鍍鋅汽車外板、金隅大鑄鋼等項目盡快簽約落地,提速中冶瑞木二期、曹妃甸恒菱打印機碳粉生產等項目建設,加強與京津在裝配式建筑、現代物流、綠色建材、現代農業、汽車零部件、會展產業和文旅領域的對接合作。同時,以玉田中華老字號產業園、北京(灤南)大健康產業園、京唐智慧港等特色“微中心”為主戰場,積極推進縣(市、區)重點園區建設,力爭年內每個園區新開工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2個以上。
為讓產業發展有良好物流基礎,唐山積極推進商貿物流基地建設。在此過程中,聚焦建設東北亞地區經濟合作窗口城市,充分發揮自貿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平臺優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綜合貿易大港,提升港口貿易功能,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努力建成服務重大國家戰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樞紐港、綜合貿易大港和面向東北亞開放的橋頭堡。同時,完善提升物流鏈,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深入實施“互聯網+”高效物流,打造環京津冀區域物流服務新品牌。
“承接京津產業轉移,不是簡單的項目對接。更重要的是在對接中培育新力量,尋找轉型方向。”唐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郝志軍說道,唐山實施的億元以上京津合作項目涉及裝備制造、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其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項目占比超過60%,讓唐山在對接京津過程中產業結構得以優化。
日前,唐山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專家教授參加了會議,并圍繞唐山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熱點問題建言獻策、問診把脈。
京津冀區域創新資源豐富,尤其是北京科技資源優勢獨特、創新基礎雄厚,集聚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分之二以上的院士,科技創新走在了全國前列。因此,唐山將協同創新的目光放在“北京專家”身上——努力加強與相關專家和科研院所合作,把唐山作為調查研究的聯系點、科技研發的試驗田、產業創新的示范園,把優秀科技成果落戶在唐山、轉化在唐山、見效在唐山,讓更多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為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唐山積極推進“京津孵化、唐山產業化”和“雄安研發、唐山制造”,年內確保引進京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個以上。
e家產業項目是高新區引入的京津冀高端制造產業項目。筆者近日在該項目現場看到,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施工作業,該項目一期主體已經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e家產業項目建成后可為近200家京津中小型高端制造企業提供發展平臺。以此為重要內容,高新區正在加快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
在此過程中,國家火炬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唐山高新區機器人研發中心、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唐山分中心、國家火炬計劃焊接產業基地等在高新區構成了一條完善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創業生態鏈條。其中,引進了北京聯東集團的聯東U谷唐山產業園,目前一期正式投入使用,二期已與22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訂入駐協議。
這是唐山市為引進更多科技成果到唐山孵化、轉化、產業化采取的有效措施。在此過程中,該市還通過開展“四個一百”活動,著力引進一批企業項目和高端人才,加快建設一批創新產業園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同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依托唐山科技中心等科技服務載體,搭建發現、篩選、評價、撮合、轉化一體化平臺,創新政策支持,優化服務保障,切實解決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10月13日上午,京唐鐵路第一根接觸網支柱在鴉鴻橋站至唐山機場站區間成功組立,這標志著京唐鐵路項目繼站前路基、橋涵、軌道等工程已經取得階段性建設成果后,站后通信、信號、電力和牽引供電等“四電”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作為《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中的骨干線路,京唐鐵路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標志性工程。以該工程為重要內容,唐山市緊密對接我省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高鐵城際網、交通公路網和港口群、機場群,全面加快遵秦高速唐山段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推動京唐鐵路2022年底前通車,環渤海城際鐵路、唐遵城際鐵路、唐秦高速公路唐山段等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融入京津唐半小時經濟圈、生活圈、物流圈。開通京唐—寧波、京唐—上海直航航線,并爭取曹妃甸港區集裝箱糧食口岸資質年內通過國家驗收,啟動京唐港區冰鮮水產品口岸資質申報工作。
為加快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唐山全面加強與京津在生態建設方面的協調合作,持續抓好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加強對跨地區、跨流域交界區域水運、固廢和危險化學品等環境風險隱患的排查整治,加快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在此過程中,通過工業企業退城搬遷、持續深化企業超低排放治理、狠抓道路揚塵治理等措施,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同時,強力推進水土共治,深化全域治水清水潤城三年行動,持續推進6大類117個全域治水清水潤城工程,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深入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持續抓好農用地污染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深度調查,確保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強力推進生態修復治理,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曹妃甸等地區濕地保護。特別是加強礦山綜合治理,逐個礦山落實資金和技術隊伍,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治理任務。
與京津相比,公共服務是唐山市的短板。為補齊短板,該市積極推進共建共享,持續拓展合作深度廣度,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步伐,深入實施“一港雙城”戰略,努力完成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等重點任務,推動城市承載能力和品質內涵“雙提升”,傾力打造繁榮舒適美麗的現代化沿海城市。
為此,唐山市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體提升鄉村硬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水平。同時,重點推進南湖景區、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唐山國際旅游島等重點景區改造提升,辦好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工業旅游產業發展聯合大會等活動,打響“唐山周末”品牌,加快構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與此同時,加快推進與京津在教育、衛生、體育等領域共建共享,實現深入融合。其中,積極推進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唐山研究院,以及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研究生院和河北科技學院建設,推進與京津高校合作辦學。推進與京津衛生信息系統互聯共享,鼓勵支持曹妃甸、唐山國際旅游島、遷西縣等縣(市、區)建設醫養結合產業基地,到2022年,基本形成京津冀區域有重要影響的醫療康養產業體系。同時,積極參與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加快推進樂亭縣滑冰館、遷西龍井關冰雪大世界等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各縣(市、區)實現冰雪場館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