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外貿元氣大傷,但中國卻成為惟一保持出口正增長的國家,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這背后不僅有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外貿企業自身的努力。他們,迎難而上、逆風飛揚,打出組合拳,共同撐起了疫情下的外貿大局。
疫情之下,不少外貿企業面臨海外需求收縮、訂單量減少的困局。但很多外貿企業沒有停工停產,而是危中尋機,或是轉向生產防疫用品,或是開發利于防疫的新產品,開辟了外貿新局面。
作為中國最大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金發科技在疫情發生后抓緊研發、生產和銷售相關的防疫材料及用品,大量出口國外,利潤同比增加超過300%;比亞迪也在疫情開始時加緊上馬口罩生產線,現在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需求,更獲得價值10億美元的美國加州的巨額訂單。
這些企業抓住了機遇,及時轉型生產防疫物資,不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也幫助全球共同抗疫。而除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制冷及有利健康等的家電需求也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暴增,不少家電企業針對疫情市場及時調整策略,把握主動權。
自2月底美國市場出現搶購冰箱、冷柜熱潮起,星星冷鏈開始積極聯系各大買家,引導客戶抓緊機會搶單。同時,他們自主研發生產的智能售貨柜,滿足了用戶消費需求特點,同時切合了疫情期間減少接觸的特殊需求,受到眾多客戶青睞,訂單需求不斷攀升。疫情期間,星星冷鏈原有出口訂單流失不到3%,在手訂單甚至從疫情前的20萬臺增加到48萬臺。
這些外貿企業在面對困難時毫不退縮,用靈活的頭腦和過硬的產品成功轉型升級,不僅沒有丟失市場份額,甚至實現了逆勢增長,為廣大外貿企業提供了經驗。
雖然不少外貿企業面對疫情苦練內功,生產出不少好的產品,但如果只有產品沒有市場,這些企業想要走出去又談何容易。
暢行未來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這家公司原本與歐洲、中東地區的公司建立合作,研發、生產短途代步電動車。但受疫情影響,大量訂單被取消。通過認真調研,他們發現了歐美市場對便攜式健身器材的需求陡增。于是他們轉向生產健身器材,第一批就接下4萬個運動手環、500套蹦床、8000臺按摩儀的訂單,他們又結合北美客戶的需求,發動上下游企業,立刻開始研發生產。第一批貨發出去后,經銷商立即追加訂單。第二批、第三批……便攜式健身器材源源不斷發往北美,歐洲的經銷商也聞訊而動,生產規模再次擴大。雖然失去了電動車的訂單,但暢行未來卻開辟了北美市場,拓展了歐洲市場,彌補了之前的缺口。
像暢行未來這樣的外貿企業還有很多,他們立足于傳統的歐美市場,努力深挖需求,及時調整方向,保證了市場份額。同時,很多外貿企業嘗試多條腿走路,開拓拉美、非洲等新的市場,而東南亞成為最大的熱門。
福建省永春縣是“中國蘆柑之鄉”,永春蘆柑果實碩大,肉質脆嫩,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當地企業針對國際市場需求,引進不同品種,并對采摘、加工等環節嚴加管控,讓永春蘆柑在東南亞市場品牌影響力提升,熱銷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而且單價比其它產地高20%。僅一個產季,永春蘆柑的出口額就超過1億美元,帶動農民增收3億元以上。
隨著中國與東盟貿易往來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在東南亞嘗到了甜頭,東南亞市場對中國外貿企業也變得愈發重要。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進出口總值達2.0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7%,歷史性地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極大緩解了中國外貿的壓力。
有了產品和市場,外貿企業還紛紛開辟新的營銷渠道,利用跨境電商和云直播,將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近期剛剛開啟馬來市場海外倉服務的SaengQ,是一家在東南亞電商平臺Shopee上主營小家電類目的國內品牌。原先他們只是大牌電器的代理工廠,但疫情影響下,大量訂單被取消,他們開始注意東南亞廣闊的市場前景,從而進軍跨境電商。雖然剛剛起步,但其憑借產品硬實力受到東南亞消費者熱捧,開店僅30天就憑借銷量數據及高店鋪評分,成為Shopee優選賣家。
除了直接入駐電商平臺,通過直播帶貨等新方式接單也止住了傳統外貿下滑的勢頭。
徐偉峰任職于杭州一家外貿企業,他的企業也受到疫情影響,難以與海外客戶面對面交流,訂單量大減。但他想到了借助歐美常用的視頻會議軟件,線上“云直播”,自己“帶貨”,為海外客戶提供直觀體驗。每場直播結束,成交訂單少則2萬美元,多則10萬多美元。8場“直播”讓他拿下超過50萬美元的新訂單。
在政府層面,跨境電商的利好也來了。7月1日起,海關總署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深圳等10個海關開展試點,標志著跨境電商發展從個人海淘(C2C)、商業零售(B2C),正式邁入企業對企業(B2B)階段,真正實現規模化“賣全球”,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