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紐交所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5月合約歷史首次進入“負油價”,此后周三美股早盤期間,由于國際油價停止下跌,6月交貨的美國西得州輕質原油期貨價格(WTI)反彈幅度超過30%。這次原油暴跌究竟意味著什么?對中國經濟乃至外貿出口又會有什么影響?
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交易部部長 汪如郞:
周一WTI 5月原油期貨負油價,影響反而沒那么大,不需過多解讀。因為這是一款金融產品,負油價帶來的主要是平倉、交割的問題,不等于原油現貨市場上“買油倒貼錢”。
美國原油交割方式對買方不利,因為需要買方找船,是空頭逼多頭的格局,我還了解到此事出現后,一些原油基金停止開倉,緩解了局面。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強:
這次WTI原油期貨周一現負油價,主要反映出原油儲藏成本高,儲備能力小。現在市場行情很不確定,價格波動較大,主要緣于兩個不確定因素:一是疫情會有多嚴重、持續多久;二是沙特等產油大國之間的協議減產能否持續進行。
但之前的減產協議幅度有限,非要看到幅度更大的減產協議才能緩解低油價問題。目前來看無論主動減產還是被動減產都得減產,如果產油國主動減產可對沖油價波動;被動減產的話,則原油本就便宜的國家損失小,原油價格本來就高的國家損失大。但主動減產不容易。
原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張抗:
國際油價低時大部分原油進口國絕對會抓住時機,擴大原油進口,中國也不例外。不過我國石油庫存設備有限,目前我國原油儲備庫基本快要填滿,現階段想再多買很難,因為沒有更多油庫來存儲原油。目前存在使用油輪來儲存原油的變通辦法,但油輪租金按天計算,租金正在快速上漲,這也是儲存原油時要考慮的一項成本。
金聯創能源高級分析師 韓景媛:
我國原油進口有國有石油企業和地方煉廠兩大主體,其中國有石油企業還承擔國家原油儲備職責。國際油價低對我國這樣的原油進口大國是利好,從國儲進口油量和儲備量來看,國家有意增加石油儲備。我國對地方煉廠這類非國有原油進口企業每年下放1-2批原油進口配額。地方煉廠這段時間利潤較好,很多地方煉廠加大原油進口量,故而今年第一批配額完成的進度很快,這種情況下今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可能比往年提前下放。
建議我國原油進口企業,繼續遵循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市場風險的好做法。從石油期貨和現貨關系來看,兩者有對沖關系,我國原油進口企業一般會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市場的風險。據我了解,近幾年地煉廠在人才引進、風險控制方面都有進步,地煉廠也會通過期貨市場對沖風險。至于國際油價低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影響,短期內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影響不大,因為原油進口有1至2個月船期,傳導方面會有滯后,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沒有顯現出過剩的情況。
浙江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交易部部長 汪如郞:
外貿企業面臨價格波動風險,因為很多進口商品價格會參照布倫特原油行情,在油價下跌和大幅波動的情況下為外貿商品定價的風險更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強:
我國是原油進口大國,假如不考慮大宗商品和股市影響,油價下跌對我國外貿是利好,以往每年要花很大成本進口原油,如今只需原來一半左右的成本就能將原油買回來。國內成品油價方面,現在看到加油站的價格就是年底的價格,不會再往下調。至于外貿企業,這段時間需要縮短戰線,盡可能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