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和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造成了重大影響。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全球性大流行,引發了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為應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以及對資本市場、本國流動性的沖擊,包括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均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和刺激性財政政策,產油國展開價格博弈等導致油價暴跌,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可能趁機抬頭等,外部環境錯綜復雜。整體來看,海外疫情蔓延不僅降低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且使得全球貿易受阻,外需的收縮對我國出口的負面沖擊恐將持續顯現。
近期,由于歐美地區疫情形勢變化迅速,消費預期大幅降低,出口企業或將普遍面臨國外買方暫停或取消訂單的狀況,未來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一季度,浙江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共接到我省企業相關報損案件超850宗,同比增長約22%,報損金額仍然較大。其中,3月以來,新冠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受疫情影響買方資金短缺無法按時付款或面臨破產,或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無法按時提貨等,3月當月報損案件數量同比增長約74%,報損金額同比增長近30%,我省出口企業面臨的海外信用風險顯著上升。 本期內容將主要從洲別角度對2020年一季度浙江省出口信用風險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相關建議,供廣大出口企業參考。
一季度,亞洲地區報損案件數量居于洲別首位,同比增長約22%。從報損案件數量來看,印度、孟加拉、香港、巴基斯坦、阿聯酋、韓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黎巴嫩及約旦等國家(地區)居于亞洲地區報損前十位,其中,除了阿聯酋和越南外的其余國家(地區)案件數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從報損金額來看,印度、孟加拉、韓國、馬來西亞、香港、沙特阿拉伯、越南、以色列、阿聯酋及巴基斯坦等國家(地區)居于亞洲地區報損前十位,其中,孟加拉、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報損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此外,從出險率來看,我省企業出口較多的亞洲國別中,孟加拉、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及印度等風險水平較為顯著。
一季度,歐洲地區報損案件數量及報損金額均居于洲別第二位,報損案件數量同比增長約12%。從報損案件數量來看,意大利、英國、俄羅斯、德國、波蘭、土耳其、法國、西班牙、荷蘭及保加利亞等國家(地區)居于歐洲地區報損前十位,其中,意大利、俄羅斯、德國、波蘭及保加利亞等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從報損金額來看,意大利、英國、俄羅斯、德國、荷蘭、土耳其、法國、波蘭、丹麥及烏克蘭等國家(地區)居于歐洲地區報損前十位,其中,意大利、英國、荷蘭、法國、波蘭、丹麥及烏克蘭等報損金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此外,從出險率來看,我省企業出口較多的歐洲國家(地區)中,意大利、俄羅斯、保加利亞、烏克蘭等風險水平較為顯著。
一季度,非洲地區整體出險率居于洲別首位,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報損案件數量及報損金額均呈現同比大幅增長。其中,埃及、尼日利亞、南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加納等國家(地區)的報損案件數量及報損金額均居于非洲地區前列,且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此外,從出險率來看,我省企業出口較多的非洲國家(地區)中,加納、尼日利亞、摩洛哥、肯尼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及埃及等風險水平尤為顯著。
一季度,拉丁美洲地區整體出險率僅次于非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報損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呈較大增幅。從報損案件數量來看,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國家(地區)居于拉丁美洲地區前五位,并且案件數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從報損金額來看,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巴拉圭、玻利維亞等國家(地區)居于拉丁美洲地區前五位,其中,巴西、墨西哥、巴拉圭、玻利維亞等報損金額均同比上升。此外,從出險率來看,我省企業出口較多的國家(地區)中,巴拉圭、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拿馬及阿根廷等風險水平尤為顯著。
一季度,北美洲整體風險水平較去年同期顯著上升,報損金額躍至洲別首位,同比增長26%,報損案件個數同比增長10%。北美洲報損主要集中在美國,與此同時,加拿大也較去年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風險水平顯著攀升。 大洋洲地區報損集中在澳大利亞,報損金額同比增長約1.2倍,出險率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風險預警與建議
當前大環境下,很難有國家(地區)可以獨善其身,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經濟下滑、國際貿易萎縮等負面作用已對我省出口企業造成影響。受疫情沖擊和管控措施影響,物流運輸困難,零售消費下降,流動性壓力上升,買方拒收和買方破產風險增加,整體來看,海外買方付款能力及意愿下降,企業面臨收匯風險上升。結合當前情況,以下建議供企業參考。 重視疫情高發地區經濟下滑、消費需求減少、失業率上升等負面信息。出口目的國的經濟狀況是其訂單能否正常履行以及貨款是否會被拖欠的重要風向標。建議出口企業全面梳理和評估在手訂單,及時與買方溝通,對于可能被客戶暫停或取消的訂單,及時與買方協商,降低出口風險。 警惕買方破產風險。受疫情不斷擴散的影響,海外買方破產風險顯著上升。以零售行業為例,近期國外大型零售企業面臨破產的消息頻出,同時,考慮到關店帶來的現金流銳減、已有的債務負擔壓力和未來經營的不確定性增大,目前已有評級機構開始調降多家歐美實體零售商信用評級,未來零售行業買方破產風險持續增大。 持續關注買方市場的匯率變化。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影響,近期多國本幣出現匯率大跌的情況。當一國本幣大幅貶值時,進口成本將被抬高,部分進口商可能會為了逃避損失而選擇棄貨、拒收、拖延支付貨款,甚至不付款。所以關注買方市場的匯率變動有利于出口企業提前掌握市場異動,合理降低風險。 關注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或因防疫采取相關管控措施的國家(地區)。近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或因防疫采取相關管控措施的國家(地區)數量仍在不斷攀升。各國也在采取前所未有的交通限制措施,國際物流面對重重阻礙,商品運輸受到威脅。對疫情嚴重地區的買方所下的訂單,建議企業發貨前保持溝通,關注當地交通管制情況,防止出現無法提貨的情況。出貨后,關注貨物運輸情況,預留充裕時間并關注額外費用。更重要的是,要時刻關注途經/目的國相關政策,避免貨物被途經/目的國征收、扣押等風險。對于國家(地區)疫情嚴重已經處于高風險狀態的國家,建議出口企業接新客戶、新訂單須更加謹慎,保障貨款安全。 特別說明:全球市場瞬息萬變,且出口交易千差萬別,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出口企業在實務中根據具體情況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