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改造工程項目現場。
記者 祝雪娟 攝
“未來,該區域將立足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為統領,積極探索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的協同機制,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廊坊市北三縣與北京市通州區協同發展進入到一個以高質量為核心的發展加速期。
北京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共處京冀交界地區,地緣相鄰、人緣相親、生態相融、文化相近。近日,記者走進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切實感受到北三縣借京津冀發展東風煥發的勃勃生機,從交通、生態、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共同描繪出一幅協同發展的新藍圖。
共建高效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
4月3日上午九點左右,記者來到位于三河市西部的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改造工程項目現場,只見施工圍擋內,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有序作業。
三河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馬霄漢告訴記者,燕郊西出口位于三河市西部102國道與通燕高速相接處,該節點匯聚了102國道、思菩蘭西路、通燕高速、京榆舊路、燕順路,形成了“五路匯聚”的特殊交通狀況,是進京的重要交通要道。但隨著燕郊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激增,交通擁堵狀況日益嚴峻。因此,改造升級是疏導交通,緩解交通壓力的必行之法。
中建一局燕郊西出口改造工程項目執行經理李飛龍說:“去年12月8日,中建一局正式進場施工,現已完成施工圍擋、場地平整、鋼筋加工廠場地硬化等施工準備工作。目前,樁基施工隊伍已經進場,4月底前完成項目南部區域24根樁基的施工。在現有道路通行的情況下,采用借一還一方法,對民眾出行基本沒有影響。”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2.9億元,計劃于2021年6月30日竣工,工期20個月。工程建成后,將形成立體式交通網絡,比之前節約三分之二的進京時間,超寬的車道分流也將大大緩解進出京的擁堵問題。
三河市境內的京唐城際鐵路施工現場。
記者 祝雪娟 攝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規劃》中提出,共同建設高效一體的綜合交通網絡:深入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將建設區域軌道快線,推進城際鐵路建設。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中心,構筑通達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樞紐機場的城際鐵路網絡。
4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三河市境內的京唐城際鐵路施工現場,只見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建設者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子簃告訴記者,京唐鐵路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的重點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工程。起自北京市,途經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寶坻區、河北省唐山市,線路全長148.1km。全線共設置車站8座,在廊坊設有燕郊站、大廠站和香河站。
“該項目總投資449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00多億元,2月24日,京唐鐵路工程復工,正在進行樁基施工。”苗子簃說,“《規劃》的發布將極大地促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能夠通過市郊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實現四網融合,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大廠回族自治縣潮白河畔的櫻花公園。
記者 祝雪娟 攝
共同打造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
“櫻花紅陌上,楊柳綠池邊。”4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潮白河畔的櫻花公園,遠遠望去,滿樹的櫻花似雪非雪勝雪,又仿佛一片片潔白的云煙,永遠不會散開來。春風輕拂,落櫻飛舞,游客們三兩成群在櫻花樹下拍照留念。
《規劃》中提出,共同打造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草系統治理,共建北運河潮白河生態綠洲,加快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建設,滿足城鄉居民對高質量生態環境的需要。
近年來,大廠回族自治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中,立足服從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堅持生態與發展并行理念,以“爭創全域旅游,樂享魅力大廠”為定位,聚焦生態建設,做美綠色發展新環境。
2019年,大廠回族自治縣高標準、高品質打造了“千畝櫻花林”,規劃面積為1000余畝,分為魅力櫻花林(700畝)和櫻花公園(300畝)兩部分。采取公司造林模式,統一規格、統一標準(地徑6cm以上),栽植了最受民眾喜愛的的染井吉野、普賢象、郁金等數十個品種,三月底至四月中下旬數千株櫻花陸續盛開,將打造出曲徑雅致、花瓣婆娑、櫻花爛漫的京東最美告白勝地。
“櫻花公園自去年10月份開放以來,每天吸引數千人入園游覽。特別是櫻花開放時節,越來越多的京津游客慕名而來,櫻花公園已成為周邊京津居民休憩游玩的好去處。”大廠回族自治縣高新區國土規劃建設局局長王義全說。
三河市燕郊西5萬噸污水處理廠。記者 祝雪娟 攝
三河市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上堅持與京津高標準對接、無縫隙銜接。
在燕郊西5萬噸污水處理廠,只見樹枝吐綠、鮮花盛放,整個廠區如同一個大公園,在污水池旁也幾乎聞不到臭味,“擴容提標工程的主體工藝采用‘基于厭氧缺氧流態化生物載體(FBC)的A20+MBR(膜處理)工藝’,處理后的中水可以達到京B標準。”燕郊高新區市政管理局局長康國海介紹,目前,污水處理廠新廠新建、老廠擴容都已完成,日處理污水達8萬噸,處理后中水用于三河發電廠冷卻用水。同時,三河發電廠產生的電和熱用于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用電和采暖,實現作用互補、利益相連。
為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三河市對標京津,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定位,強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打造國內新的行業標桿。
三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現場。
記者 祝雪娟 攝
“該項目采取了一系列先進工藝技術,同時,設置高科技的VR體驗區、互動游戲區,讓公眾在體驗高科技樂趣的同時接受科普教育。”項目建設方三河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心軍介紹說,“截至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零米以下施工作業,卸料平臺和爐前平臺8米層高模架正在搭設;垃圾倉4.5米鋼筋綁扎完成,模板安裝中,主控樓4.5米層模板安裝完成,鋼筋綁扎中。”
“該項目設計日處理規模2000噸,配套建設飛灰處理設施及爐渣綜合利用設施,年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年發電量4億度,今年年底前實現投產試運行。項目建成后將健全三河市城鄉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處理的管理體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盡最大努力為京津生態環境貢獻力量。”三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瑞明說。
共享優質便利的城鄉公共服務
4月3日傍晚時分,在落日的余暉中,記者看到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香河大愛書院養老中心門口的小花園中散步,享受愜意的晚年時光。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健康養老是能實現三地供需銜接、優勢互補的產業領域之一。香河縣結合自身區位、交通優勢,重點承接醫療、養老、教育等非首都功能。近幾年,香河先后落地健康小鎮、大愛書院養老中心等健康養老項目,京津冀健康養老“微中心”的效應已經凸顯。
香河大愛城項目總經理孫延峰告訴記者,作為全齡層、全配套親情健康美好社區,項目整合運營養老、健康、教育、農業、酒店、地產等產業,是中國社工聯合會全國首家“美好社區計劃”實踐創新基地。“在香河大愛書院養老中心,已有100多位北京老人在此安家。中心設置有大愛老年圖書館、多種課程教室、棋牌室、手工活動室等多種文化課程與娛樂活動設施,以及涵蓋家庭醫生、健康管理、適老居住服務等完善生活服務,使入住長者全方位地體驗‘書院式養老’的全新老年生活方式。”
香河大愛書院養老中心。記者 祝雪娟 攝
《規劃》中提出,共同分享優質便利的城鄉公共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醫療養老方面,培育廊坊北三縣區域性醫療養老服務功能。鼓勵北三縣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在健康養老領域服務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的能力。
而在教育方面,將推動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布局。鼓勵以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等方式,促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轉移。
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大廠拓展區項目是大廠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積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全力支持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重點項目。
大廠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錢中偉告訴記者,該項目包括學區、園區、社區和后勤保障基地。其中,學區即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小學大廠校區,將建設教學樓、實驗樓及相關教學設施,提供優質教育配套。該項目由人大附中直接辦學,引入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在大廠打造12年全齡教育體系,學區建成后將滿足近3000學子接受人大品牌的優質教育。園區即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大廠分園,其主要項目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傳媒融合創新中心。項目建成后,將帶動大廠高端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
□記者 祝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