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比外貿更慘的行業嗎?”
“沒有,外貿獲最慘行業,沒有之一。(疫情)國內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外貿人看完全場。”近期,外貿人常用此來自嘲,雖是戲謔之詞,但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如今整個外貿行業所面臨的困境。“外貿行業好不容易熬過了2月國內停工期,準備‘大干一場’,卻又在3月遇上國外疫情暴發而導致的訂單驟減或取消、暫停出貨、外匯管制等問題,繼續處于接近休克的狀態。”據記者了解,受國外疫情影響,目前,包括大牌零售商在內大部分零售商均開始了訂單削減計劃,部分出現了大規模訂單削減,還有一部分直接暫停了所有訂單。鞋帽服裝是重災區,如GAP取消了30%的夏天訂單;H&M暫停了所有從3月11日-20日之間的新訂單;Zara則是直接取消了夏天的訂單……接連受挫下,目前已有不少外貿企業無法挺過這個“寒冬”。天眼查顯示,從2月1日至4月1日兩個月間,全國范圍內注銷/吊銷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已經達到12396家,其中注冊資本高達195億元的平潭綜合實驗區高月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也在其中。日前,廣東東莞也接連傳出外貿制造工廠停業、倒閉等消息。
3月18日,東莞一家大型制造廠商泛達玩具關門結業,法人欠薪逃匿;
3月21日,擁有4000多名員工的耳機制造商佳禾電子擬清退出廠;
同日,精度表業公告稱,公司最重要客戶美國品牌寶利Fossil現已全部停止下單,同時要求取消或暫停原生產訂單,導致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公司已出現重大危機,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
除廣東東莞外,外貿業務向來發達的廣東、江蘇、浙江三省受沖擊都比較嚴重。“大部分外貿人在這段時間內,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自救,讓自己活的長一些,度過這個寒冬。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外貿企業對于如何自救的問題,仍非常迷茫。”
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前兩月出口下降十個百分點,三月根據做外貿朋友的估算大概下滑三四成是不可避免的。2019年中國出口大約三萬億美元,相當于國內GDP的五分之一,對應一億的就業人員。如果疫情繼續發展下去,外貿業將面臨怎樣的局勢很難想象。
今年過得最慘的,是外貿小白領;比外貿小白領更慘的,是外貿老板。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打了上半場,海外正在打下半場。而對于外貿從業人員來說,他們打了全場。有個朋友,是個資深外貿業務員,做了十幾年外貿,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他說:2月份,客戶一直關心我們好不好,生產受不受影響,能不能正常發貨?我們拼命向客戶證明都很好,一切都正常。3月份,我們一直問客戶還好嗎?訂單還下嗎?還能收貨嗎?外貿老板們一直在擔驚受怕:停工了,怕訂單沒法按期交貨;復工了,怕員工不來;員工來了,怕訂單不來;訂單來了,怕原材料不來;貨生產好了,怕海外客戶不收貨了。現在,海外疫情失控,海外客商紛紛取消訂單,第一批扛不住的外貿老板,已經開始欠薪失聯了。3月18日,東莞一家大型制造廠商泛達玩具,因為歐美受疫情影響嚴重,取消了大量的訂單。再加上供應商催款,資金鏈發生了斷裂,只能關門結業。這家老牌港資企業,是有著1200名員工的大公司。公司倒閉之后,老板失聯,欠薪逃匿了。人社分局成立了工作小組,給員工提供法律援助,并幫忙追討工資。有相關部門重視關注,相信能解決好員工的工資問題。事實證明,第一批扛不住的外貿老板,開始欠薪逃匿了。與泛達玩具廠老板欠薪逃匿不一樣,還有很多外貿老板正在積極自救。3月21日,為美國腕表品牌Fossil做代工的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上說,受海外疫情影響,美國客戶已全部停止下單,還要取消之前的訂單。工廠無法正常開工生產,隨時面臨關停風險。為了不影響員工發展,接受員工辭職,工廠臨時放假3個月。正式復工才一個多月,剛剛啟動的工廠,又不得不重新停擺。讓人唏噓,也讓人無奈。這兩家企業都是在東莞,其實這并不僅僅是東莞市面臨的困境。無獨有偶,3月19日,浙江省的溫州市太陽神鞋業公司,也發布了一則緊急通知。通知的大意是,美國疫情爆發,客戶取消了所有的訂單;未返工的員工,放假到5月30日。假期長不確定性大,建議員工們離職另謀出路。放假也好,鼓勵員工辭職另謀出路也罷,這都是老板自救的措施。他們沒有直接跑路,也不拖欠員工的工資。為了讓員工有更多選擇,建議員工重新找工作。此次戰“疫”自己設下的目標,就是“千方百計留住員工,目標是虧300萬、挺住2個月,不倒下就是成功”。
“從疫情數據來看,亞非拉國家感染人數并沒有歐美那么嚴重,但是據我了解,直至現在他們仍沒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也沒有檢測試紙,所以實際數據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嚴重。”很多客戶那里實行宵禁,很多國家都處于封停狀態,比如尼日利亞全國幾乎關停,所以根本沒法出貨。年前和過年期間是訂單的高峰期,那時候材料價格處于高位,但疫情暴發后,塑料和有色金屬這段時間價格暴跌。一般而言,材料價格越低,客戶需求越小,棄貨風險就越大。對于來自歐美國家的訂單,客戶可能會根據不可抗力條款來取消或暫停訂單,但是來自亞非拉國家的客戶制度并沒有這么完善,“他們通常是說也不說,直接不要了。”此外,因為疫情,很多國家進行了外匯管制,鄧婕指出,這導致他們收款困難,小公司還會被撤銷信用證,“有的國家還對購匯有限額,必須按照每周限額來購匯”。小企業就是縮小杠桿,優化付款模式等,但大型企業其實比小企業更難,畢竟“船大難掉頭”。她現在所處的正是國內一家大型外貿企業,對于他們來說,現在能做的就是謹慎接單、謹慎生產,熬過這個寒冬。為了積極“自救”,在內需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不少外貿企業已經開始采取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包括直播“帶貨”、嘗試在電商或社交平臺上銷售、接國內的訂單等。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是部分外貿工廠的新機會。出口轉內銷對于小部分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個機會,但對于更大范圍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出口歐美的訂單產品成本和標準比國內高,而出口亞非拉國家產品成本和標準又偏低,再加上審美、尺寸和場景應用方面的不同,導致出口轉內需很困難。現在國內復工復產的企業已經停了一兩個月,剛剛開工也就一個月左右,就面臨訂單取消。眾所周知,經濟是一個生產加消費的閉環,任何經濟周期成立的核心要素,永遠只會是需求。沒有需求也就沒有進賬,在這種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不客氣地說——現金流能支撐三個月的,也算是鳳毛麟角的。現在很多企業,一個難字不僅是掛在口上,而且已經寫在了臉上。從來都沒有像現在這么難過!別說什么熬過了這場疫情就能迎來需求的爆發,這很可能是等不來了。現在的問題是,疫情國內的上半場已經熬得很辛苦了,而國外的下半場到底是什么結束,大家心里都沒有底。更何況,誰也無法保證這些疫情會不會周而復始,成為季節性大流行病的。早在2009年因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危機時,當時中國就提出了“拉內需、促消費”政策,療效好不好,大家心知肚明——內需是有所增長,但內需帶動的效果,還是非常有限的。千萬別說“中國14億人口難道不夠你做生意”之類的話。你忘記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你忘記了世界人口70幾億的現實嗎?用不科學的對半折算,我們這個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供應世界上35億人口的產品擠進14億的中國人口,你覺得國內的市場還大嗎?出口轉內銷的直接結果就是供需平衡被打破,產品難免會出現突然暴增的局面,出口商為了生存,為了迅速回籠資金,那也只有一個辦法,壓低價格,搶占內銷廠商的市場。但是國內本來因為這場疫情,就沒幾個廠家日子好過的,這樣一來,進一步壓縮國內市場的生存空間。無論是出口廠商還是內銷廠商,其中資金充裕的,真心不多,沒有誰能比誰撐得更久的。撐一兩個月,已緩不過勁來;撐三四個月,絕對是鳳毛麟角。至于撐五六個月,那也只有減產、停工、降薪、裁員,這些都是一眼望去就可能發生的事。
玩具廠方面。3月18日,現有員工1200多人的大型玩具制造商泛達玩具因歐美取消訂單宣告結業。鞋廠方面。溫州市某鞋廠在3月19日發出公告表示,因為美國疫情高速爆發,客戶已取消所有涼鞋、單鞋訂單。經公司研究決定,從今天開始所有未返廠人員開始放假到5月30日,后續有好消息就會立即通知大家……為了不影響員工生活,建議以及鼓勵未返員工自謀出路……
無獨有偶,因為全球疫情,客戶訂單繼續取消,福建某鞋廠同日發出公告表示從3月19日停下一切招聘活動,老員工請假,一律勸其繼續請假。并自3月22日起取消全廠所有部門的保底獎金。鐘表廠方面。3月21日,東莞某大型制造企業因最大客戶美國FOSSIL全部取消訂單,公司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不得不宣告放假三個月,公司接受全體員工(不分職級、崗位)辭職,急辭即走不扣除代通知金。紡織廠方面。朋友圈里有人說,被業界譽為世界最大的圓筒針織面料生產商之一的福田實業一天被取消4500噸訂單。服裝廠方面也不容樂觀,出口訂單減少或訂單被推遲,現金流很難回流。有服裝工的負責人稱,自己上半年的銷售已經是打水漂了。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報告顯示,2月期間,由于疫情造成中國生產、物流堵塞,半成品短缺,全球服裝紡織相關行業已遭受超15億美元的損失。某工廠老板表示,早期在政府幫助下“搶”了300多名工人回來復工復產,但是復工之后一直沒有訂單,于是原材料就變成壓著的庫存,但是這300個員工的工資就成為巨大的負擔了。有工廠老板叫苦,工廠里幾百個人,昨天訂單才2500米,西北風都不夠,人齊了訂單沒了。有企業表示,因為自己最大的客戶都是美國的,第一大客戶通知已經下單的訂單交貨延遲,不過公司的內部生產還在繼續,第二大客戶通知全部訂單暫停生產,不出貨就意味著不會有新的訂單進來。有工廠表示,自己的美國單、意大利單、日本單、韓國單都取消了,今年可能得看淘寶拼多多了。有員工表示自己的工廠放假了,而貨物過不了海關,幾層樓都堆滿了成品,倉庫也快堆不下了,訂單卻很少。有服裝廠的人表示,因為國外各大品牌商都關店,自己的訂單撤單了十幾萬米。有不少外貿企業工廠開始自救。一是將出口轉為內銷。(比如有人直播帶貨,從亞馬遜轉戰淘寶拼多多)二是轉為生產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3月3日至22日,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全國經營范圍含“額溫槍、體溫槍”的企業從357家猛增至3515家,其中包含進出口業務的占比76.33%。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日前在商務部線上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新冠疫情發生后,商務部面向7000多家外貿企業的調查表明,90%以上企業存在出運和收匯被迫推遲的情況,面臨較大的買方取消訂單、拒收拒付風險。目前,商務部已宣布將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密集出臺“穩外貿”政策,重點運用WTO規則允許的財稅、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幫助企業度過風險危機。老板們也已經采取措施,通過其他方式盡力挽留失去的訂單,先活下去再說,只要熬過去,就能等到經濟復蘇了。現在蝴蝶的翅膀已經扇起來了,而且不是一只蝴蝶一起扇,已經形成了颶風,到處在刮,所到之處,一片哀嚎!觀夫歷史,大疫之后必有大災,現在次生災害在靜悄悄地來臨!颶風所到之處,頂不住的企業會被碾得粉碎,與之一起砸碎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飯碗,無論是旅游行業,還是外貿行業,最終會殃及全行業的。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一些頭腦簡單的人已經狂歡群嗨了,幸災樂禍地刷著各國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殊不想,最終影響的也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他們沒有明白巨浪正洶涌而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真不是喊喊口號亂說的,一場疫情來襲足以證明,人人息息相關,我們真的是同命運的。在全球化的視野里,大家從來不是看戲的,從來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的。然而,也正是這場疫情將改變我們當下這個世界,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事實。這一場疫情很有可能將大幅度降低全球的開放度、繁榮度和自由度,我們無挽回地將走向更加貧乏、吝嗇和狹窄的世界空間時里。過去越受益于全球化的國家,未來的生存無疑會變得越逼仄。這于疫情后的世界而言,是“去全球化”,于一度為全球產業與供應的樞紐的中國而言,則是某種是“去中國化”!疫情之下,有些人已經沒來到這春天,而我們這些人都是幸存者。
幸存者將繼續為這個疫情買單的。
這個春天將會比冬天更冷,所以活下去才是王道,活下去就是莫大勝利!
這個春天,全人類將面臨一個“冰河期”或正是市場出清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