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見證中國“基建狂魔”實力,更見證中國數字建設實力。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世界數字高地,數字經濟“溢出效應”越來越大,強力推動數字經濟貿易崛起。
近日,中國貿易報社中貿國際智庫平臺舉辦“疫情之下,數字外貿如何把握機遇加快發展”的在線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數字外貿與推動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疫情之下數字外貿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外貿企業如何把握數字化機遇實現轉型升級”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數字化轉型正當時
盡管身處電商時代,但參加線下展會,依然是外貿公司獲取大額貿易的主流方式。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為防止疫情蔓延,各省市相繼出臺限制大型經貿活動的緊急通知;與此同時,國際航班取消,出入境受限,外貿企業無法走出去參展。
浙江米奧蘭特商務會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說,米奧蘭特去年正式登陸資本市場,近20年來已經用展覽的模式架設起了通向全球的展覽營銷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米奧蘭特不斷實現數字化轉型,在杭州濱江設立專門的數字外貿研發中心,擁有100多人的專業互聯網團隊,目前已經推出針對兩個受眾的不同產品——一個是針對地方政府推出了服務屬地外貿企業的數字外貿服務平臺,另一個就是剛剛上線的網展貿Max。
網展貿Max是米奧蘭特在全球會展業內首次推出的純在線數字展覽產品。“這款數字展覽平臺,公司持續研發了四年多,原本計劃在今年5月份與海外展會同步推出。如今受疫情影響,深感外貿企業形勢嚴峻,為幫助外貿企業抗擊疫情穩外貿,春節期間,研發團隊日夜加班,網展貿Max提前上線。”潘建軍透露。
浙江國貿云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濮志江表示,浙江國貿集團是傳統的外貿企業,為了轉型組建了浙江國貿云商控股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就是互聯網+外貿。雖然云商控股成立僅僅3年時間,到目前已經服務了以浙江為主的中小外貿企業5000多家,提供出口、退稅、融資等一系列基礎服務。同時,公司結合外貿企業的需求,也廣泛開展營銷服務,所以也上線了BizPal國際商務社交服務平臺,這個平臺主要是為外貿企業和境外企業牽線搭橋上線的APP,同時線下有一系列合作單位,實行參展貿一體的運營。
據敦煌網副總裁周一駿介紹,敦煌網作為一家B2B跨境電商,像一個平臺一樣,為數十萬家外貿企業提供統一接單、買單流程以及全套系統和財務服務。為了應對本次的疫情,敦煌網做出相關政策調整,如延長備貨期,與建設銀行攜手,疫情期間申請“電商貸”授信的企業,利率從原本全國最低的5%降至4.5%,并將在企業申請支用后1秒放款。對周轉告急的小微外貿企業而言,這無疑是“回血續命”的好政策。
促使企業改變外貿方式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B2C來說,這次疫情能夠促使更多人的消費習慣發生改變。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機遇更多,雖然現在企業不能參加展會,交貨也面臨不同的困難,但中國外貿持續發展的趨勢是不會變的,數字化方向不會變。”濮志江認為,這次疫情會促使很多中小企業改變傳統的尋找訂單的方式,也會改變傳統的商業洽談模式,更多的外貿企業會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手機來做生意。
“未來,中國外貿的市場交易方式,包括出口方式肯定會發生比較大的改變,但外貿發展趨勢不會變,數字化方向不會變,提高外貿效率的方式不會變。”濮志江說。
潘建軍建議,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許多展會延期,很多企業不能通過展會的形式去開拓外貿業務,這會給他們的外貿業務帶來影響。到今年下半年中國企業可以正常參展了,但外商對于直接進入中國采購多少還會有些心理陰影。因此,中企要通過出國參展的方式繼續拓展業務,他認為,企業境外參展要善于找到市場制高點,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范圍、最低的成本去拓展海外市場。
“我一直認為展覽不會替代數字化,數字化也不會替代展覽,這兩個方式是交互使用的工具。”潘建軍針對當前情況,建議外貿企業上半年努力用數字化的工具開通業務,下半年再用線下的行動把上半年的工作進一步推進,這樣才能減少損失、拓展業務。
“除了撮合以外,外貿服務生態還有很多的服務,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外貿服務的數字化生態鏈打造好,這樣才能讓中國外貿企業真正在倒逼機制下找到一條新的發展路徑。”潘建軍說。
“在當前眾多不確定性當中,有兩個定量是我們的希望之源。第一個定量是在可見的10年至20年內,中國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中國制造的硬實力是所向披靡的。第二個定量是中國在互聯網上做生意的經驗和技術也是全球最領先的。”周一駿對未來我國外貿發展充滿信心,并提示外貿企業,疫情期間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十分重要。
“這次疫情對我國外貿整體會有一定影響,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這次疫情發生在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這段時間也是全年外貿的淡季,從外貿運作過程來看,生產部門不一定能夠按照原來的日程安排投入生產。由于疫情的出現,導致客戶的貨源以及整個操作過程可能發生了延遲,其影響還沒有顯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王健表示,互聯網對貿易產生的最大影響就是讓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目前來看,疫情給中小企業生存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有的企業擔心能否支撐下去。他建議,銀行等融資機構要對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包括延長企業還款期限等,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我認為,疫情過后,也許在五六月份,外貿可能會出現一波小高潮。”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