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商務部召開網上新聞發布會,回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相關熱點問題。發布會上,就疫情的發生對消費和中國外貿影響的問題,商務部表示,疫情的發生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外貿企業也在各地方和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加快復工復產總體進度。
消費長期穩定發展趨勢不會變
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說,由于國家統計局尚未發布1-2月統計數據,初步判斷:疫情的發生對消費短期影響較大,中期影響平緩,后期逐步恢復,疫情的發生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趨勢。
王斌分析,從時段上看,一季度消費受到的影響最大。疫情暴發高峰出現在1月下旬,對1月、2月特別是2月影響最大,3月消費市場有望觸底企穩;預計二季度消費市場仍將處于恢復期,下半年進一步好轉,受疫情影響的部分補償性消費進一步釋放。
從結構上看,餐飲、住宿、旅游、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受影響較大;從品種上看,汽車、家電、金銀珠寶、服裝鞋帽等耐用消費品受影響較大,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受影響有限,口罩、消毒液、紅外體溫槍等防護用品銷售大幅增長;從業態上看,百貨店、大型購物中心、沿街專業店和專賣店受影響較大,超市、便利店銷售有所增長;從模式上看,線下消費受影響較大,線上消費受影響相對較小,網絡消費、信息消費穩定增長。
“當務之急是指導各地做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王斌表示,商務部已部署各地在抓實防疫工作前提下科學評估,分級管控,突出重點,逐步擴圍,有序推動企業全面開門營業;同時抓緊出臺針對性扶持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把疫情對消費的影響降到最低。
另外,對于1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8%,王斌分析,一是去年以來汽車行業整體處于發展調整期;二是今年春節長假在元月,有效工作日比去年少5天,往年春節期間也并非汽車消費旺季;三是疫情的發生對消費者購車產生了滯后影響。
王斌還表示,由于目前汽車銷售網點開門營業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恢復較為遲緩,短期內汽車銷售還將受到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疫情的發生對汽車業的影響是階段性的,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后期汽車的補償性消費需求將顯著增加。下一步商務部將鼓勵各地根據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
企業復工問題是穩定外貿發展的關鍵。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介紹,很多外貿企業,包括跨境電商企業、主營醫療產品和肉類等農產品外貿生產企業,春節以來正常運營,為擴大進口、保障國內市場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2月10日起,除湖北省以外,各地具備條件的外貿生產企業也逐步復工復產。
李興乾表示,外貿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外貿生產正在快速恢復,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總體進度加快。外貿大省引領帶動作用明顯,浙江、山東等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均在70%左右,廣東、江蘇等外貿大省也在迅速復工,進展符合預期。
二是分區分級推進。低風險地區正在全面恢復正常生產。中風險地區盡快有序恢復正常生產。高風險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恢復。受疫情形勢、員工返崗情況等影響,各地實際復工復產水平具有一定差異化特征。
三是復工進度不平衡狀況正在好轉。目前原材料供應緊張、境內外物流銜接不暢局面正在有效緩解,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聯動匹配迅速恢復,不同行業物流渠道正在根據企業和產品需要加快恢復。
“關于外貿領域的政策措施,優化貿易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影響是商務部當前重要任務之一。”李興乾說道,商務部在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支持外貿企業抓緊復工生產,保市場,保履約,保訂單,加大貿易融資支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積極參與國際協調合作,努力為外貿企業營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
不過,李興乾也提到,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農產品、食品以及產業鏈長、勞動密集的行業預計會受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