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劉昆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9年減稅降費工作情況。
“全年減稅降費數額將超過兩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國家。”劉昆亮出了2019年減稅降費工作“成績單”:據財稅部門測算,減稅降費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
他指出,從目前各方面反映的情況看,減稅降費實施效果良好,廣大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高,普遍反映今年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力度超出預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惠企措施。
多名財稅專家閱讀了報告后告訴記者,今年超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的實施是值得肯定的,效果也很明顯。作為經濟托底的重要措施之一,減稅降費有力地提振了市場主體的信心,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中國經濟持續向穩向好。
減稅降費“落地生根”
今年減稅降費力度空前,超兩萬億元的數額相當于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規模。劉昆表示,目前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有力,效果正在逐步顯現,具體表現在有效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初步實現“三個確?!?即確保制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確保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負有所降低、確保其他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要求、重點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有力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明顯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
據統計,今年1-10月,全國實現減稅降費19688.94億元,其中減稅16473.26億元,降低社會保險費3215.68億元。制造業等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今年4-10月,制造業及批發業增值稅減稅4598.83億元,減稅幅度25.7%。今年1月1日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以來,截至10月末小微企業減稅1860.89億元。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合計減稅4480.84億元,人均減稅1786元。
“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發揮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逆周期調節的作用,重點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惠及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減稅降費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負擔,尤其是當我國的稅收制度逐漸落實稅收立法之后,一些短期性的政策性減免將轉變為法定式減免,更是發揮了協同作用。
比如在廣東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聚集了大批創新企業。在這里,許多企業正汲取著減稅降費的“養分”,蓬勃向上生長。
“近年國家陸續推出許多減稅降費政策,一次比一次給力,大大提升了企業資金回籠速度,讓我們在防范貿易風險時更有底氣?!睆V東星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曉平告訴記者,國際形勢變化、經濟增速放緩是眾多企業要面對的現實,這些變化讓一些公司措手不及,而減稅讓企業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姜曉平說,減稅降費省下的資金都投入到了產品研發、裝備更新和人才引進中,企業的創新發展也吸引了海內外的商家前來尋求合作。近兩年,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累計減免所得稅近700萬元;今年增值稅稅率下調,預計可為企業新增減稅100萬元。有了稅收減免托底,企業發展底氣十足。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預算工委”)25日發布的調研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今年2月起,預算工委組成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情況介紹,赴江蘇、黑龍江、新疆等省(自治區)實地調研并開展相關專題調研。預算工委組織的問卷調查顯示,在753家調查對象中,有超過92%認為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好或者較好。從調研的情況看,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力度大、受益面廣、成效明顯。
減稅降費須納入綜合改革中考量
在肯定減稅降費成效的同時,劉昆也指出,政策在實施中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壓力較大,“1-10月,由于減稅降費力度超出預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8%,其中稅收收入僅增長0.4%”。二是少部分企業減負不明顯,“個別處在產業鏈‘夾心層’的企業享受政策紅利相對有限”。三是涉企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問題不容忽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財稅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蔣震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很真實,很多問題是長期存在的,也不是這輪減稅降費帶來的,比如如何規范非稅收入的問題。但也有一些是稅制的問題,比如增值稅減稅政策紅利傳導不暢。
增值稅屬于價外稅,通過環環抵扣的征收機制,將中間環節稅負轉嫁到消費終端,避免稅負在中間環節累積。但是,由于目前的增值稅制存在多檔稅率、抵扣項目根據改革進程逐步調整等原因,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有斷裂;同時,由于企業熟悉政策的時滯性、面臨市場的差異性等影響,減稅效果會在相對較長的時限內,在生產、銷售與消費等不同環節的上下游企業之間分享和顯現。因此,有的行業和一些企業減稅獲得感不明顯。
另外,預算工委的報告還強調了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可持續性問題。“降低社保繳費費率對企業來說肯定是減輕了壓力,但是養老保險基金的壓力就大了。”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副院長于洪說,在老齡化的背景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的壓力已經很大了,現在疊加減稅降費的影響,財政如何兜底是值得提前考慮和關注的問題。蔣震表示,這些問題也提醒我們改革的方向,要用法治的尺度和方法去統籌,要將減稅降費納入一攬子綜合改革事業中去考慮。
針對下一步減稅降費工作,劉昆提出,要堅決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切實加強財政預算管理,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皬哪壳皝砜?,預計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可能會出現較大短收;中央財政收入可基本完成預算,如有少量短收所帶來的支出變化,將通過節省非急需支出等方式實現平衡?!彼麖娬{。
李旭紅認為,實施減稅降費是邁向現代稅收制度、適應經濟全球化外部環境的重大舉措,下一步需要立足建立現代稅收制度的方向,既在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改革中體現減稅的要求,以改革促減稅;又要瞄準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現代稅制大方向。在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政策成效的同時,進一步深化稅收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大力提升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其他涉企收費管理的制度化與規范化水平,大力加強政府收入法治化建設,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于洪還提到了減稅降費的空間問題,她覺得明年要繼續發揮減稅降費的紅利,可以在一些規費方面下功夫,例如一些公用事業費或行政管理費用有一些空間可以讓渡給消費者。
此前,在評價今年新稅務機構的得失時,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困難比預想的要大,成效比預想的要好。事合、人合我們做到了,也做好了;力合、心合我們做到了,正朝著更加融合的方向去努力和發展。”而未來,想要更好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更需要稅務干部和納稅人事合、人合、力合、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