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審議通過《外商投資法》,到年中發布2張負面清單、1個鼓勵目錄,到前不久出臺國發23號文,今年我國在促進外資方面形成了“組合拳”,有力提振了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信心。
18日,商務部召開利用外資專題發布會,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表示:今年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穩外資”工作部署,主要牽頭或協同推進了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完善外資法律體系。推動出臺了《外商投資法》,加快配套條例制定,并牽頭開展相關法規規章“立改廢”工作,配合推動出臺《營商環境條例》,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信息報告等制度,努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二是著力推出穩外資政策措施。近期,國務院公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這一項作為第三項內容我將詳細向大家介紹。
三是著力推進對外開放。發布了2019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全面清理負面清單以外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批復》。
四是著力引導外資投向。發布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投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地區。
五是著力強化投資平臺功能。報請國務院批復山東等6個省區設立自貿試驗區,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報請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
六是著力提升投資促進水平。指導各地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服務體系,建立外商投資企業跟蹤服務機制,開展“跨國公司西部行”活動,開展多雙邊投資促進活動等。特別是我國連續兩屆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于引進外資產生了明顯的投資溢出效應,參展的國家不僅推廣產品,還宣介當地的投資環境;地方政府不僅組織采購產品、引進技術,還借助進口博覽會舉辦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參展的外國企業將進博會作為深入了解中國市場、尋找在華投資機遇的重要平臺。例如,首屆進博會后,蘋果、迪卡儂、埃森哲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中國設立了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第二屆進博會期間,跨國藥企阿斯利康宣布將上海研發平臺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心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前兩天我到甘肅調研,甘肅省就向我們介紹有關情況,說他們參加進博會的兩千多人,有企業,也有地方的政府代表。在進博會上,除了采購商品,還開展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活動,有一些項目是意向性的,有一些是合同性的,收獲非常大。
總體看,從年初審議通過《外商投資法》,到年中發布2張負面清單、1個鼓勵目錄,到前不久出臺國發23號文,今年我國在促進外資方面形成了“組合拳”,有力提振了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信心。這些成效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國不斷建立健全外資法律政策體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