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任的德國準外長貝爾伯克在12月1日接受德國《日報》采訪時宣布,將對中國采取更加強硬的路線。在此次采訪中,除綠黨成員內部糾紛、艱難的政府聯盟妥協和氣候政策等內政問題外,貝爾伯克重點談及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及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等外交政策。在談及氣候變化問題時,《日報》記者問道:“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正試圖與中國合作。但在大多數問題上,華盛頓依賴對抗。你也會這樣對待中國嗎?”對此,貝爾伯克稱,為了解決全球性問題,德中必須相互合作。但隨后她話鋒一轉,稱在其他領域兩國是競爭對手,尤其是在未來的技術領先地位方面。作為歐洲民主國家和跨大西洋民主聯盟的一部分,德國也在與中國進行系統性競爭。德國將尋求與民主伙伴的戰略團結,共同捍衛德國的價值觀和利益,并在德國的外交政策中耐心地宣傳這些價值觀。德國新政府聯合執政協議中列出臺灣、涉疆和涉港等涉華議題,在被問及“德國會否變得更具對抗性”時,貝爾伯克宣稱,“對話是國際政治的核心組成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必須掩蓋事物或保持沉默?!彼f,將分歧放在首位的外交政策與忽視沖突的外交政策一樣,都會導致僵局。她所追求的價值導向外交是對話和強硬的結合,并暗批即將卸任的過渡總理默克爾近年對中國人權問題保持沉默。貝爾伯克稱,(在經濟上)歐洲不應小看自己,可以多利用共同市場這根杠桿,不過前提是德國身為歐盟最大國,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顧自己的中國政策,而是所有27個成員國同心協力,追求一致的中國政策。在采訪中,貝爾伯克還建議歐盟禁止進口新疆生產的產品。德媒稱,這是9月大選后,貝爾伯克首次在采訪中重點談論對華政策?!睹麋R》周刊稱,貝爾伯克宣布將采取更嚴厲的對華政策,將導致德中關系更加緊張。在德國新政府公布聯合執政協議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強調,臺灣、涉疆、涉港等問題都是中國內部事務,歷屆德國政府均秉持一個中國政策。希望德國新政府繼續恪守這一政策,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維護雙邊關系的政治基礎。希望德國新政府延續務實的對華政策,把精力用在推動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