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全球矚目的全球最低公司稅談判迎來重要進展,全球130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已經同意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設置在15%。OECD公告稱,全球130個國家和司法管轄區已經加入一項新的雙支柱計劃,占全球GDP的90%以上,以改革國際稅收規則,并確保跨國企業在任何地方運營都繳納公平份額的稅收。具體來看這項雙支柱計劃包括兩部分,第一支柱將把跨國企業的一些稅收權利重新分配到其有業務活動和賺取利潤的市場,而不管公司是否有實體存在。OECD預計每年將有超過1000億美元利潤的征稅權被重新分配。第二支柱則是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全球最低公司稅率。公告稱全球最低公司稅率將設定在15%,預計每年將為全球帶來1500億美元的額外稅收收入。不過目前改革的一些細節仍有待解決。公告表示,將在2021年10月完成兩支柱方案的剩余技術工作,并在2023年有效實施計劃。隨著OECD就全球稅收協議進行談判,此前各國的稅率談判代表正努力說服那些拒不讓步的國家。外界此前預計,愛爾蘭、瑞士和巴巴多斯等避稅天堂和投資中心將拒絕簽署該協議,比如愛爾蘭就是大多數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歐洲的總部所在地。據華爾街日報,愛爾蘭政府表示支持稅收利潤的重新分配和設定最低公司稅,即使該國將損失相當大一部分的收入。從目前的進程來看,法國及歐盟國家和英國等所主張的數字稅被包含在第一支柱內容中,與第二支柱美國提出的最低企業稅率得到了相互認可和妥協,構成了新的稅收規則的基礎。當然,新的規則仍需要在如何確認稅收范圍,以及如何確認和對待政府補貼等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明確。這意味著以WTO框架下貿易規則進一步向國家稅收主權延伸,這將是國際貿易體系升級,也是新的貿易糾紛產生的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