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中國在挑戰美元霸權方面取得進展”的文章指出,中國曾嘗試將人民幣變成一種國際貨幣并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如今中國正再次進行嘗試,而這次結果可能真的會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這種推翻美元霸權地位的新努力是基于中國的技術實力。對此,中國正在押注,必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世界一流的國內移動支付體系以及數字人民幣的成功推出將使人民幣更容易在境外使用和推廣。這是一種非傳統的方式。但如果北京的嘗試取得成功,它將削弱美元主導的全球秩序。鑒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貿易國,人民幣理應得到遠比目前更廣泛的應用。盡管中國仍在限制資金流動,但人民幣的前景光明,原因何在?一種儲備貨幣必須具備交易媒介、價值貯存和記賬單位的屬性。在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編者注)前行長馬克·卡尼看來,歷史表明,這些屬性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個。中國人民銀行在籌備數字人民幣方面明顯走在(其他國家)前面。數字人民幣首先將服務于國內經濟。但該央行也正與中國香港、泰國、阿聯酋的同行以及國際清算銀行等合作,利用各家央行的數字貨幣使多種貨幣的跨境支付變得更簡單、成本更低。在一定程度上,中國能否成功將取決于其他市場是否愿意接受其金融創新,而西方國家很可能將予以抵制。但該計劃帶來的好處應該對新興市場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這些市場在當前的國際金融體系中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服務。如今中國正努力利用其支付創新的聲譽打造貨幣勢力范圍,該范圍不是由共同利益而是由共享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標準來劃定。利益可能會變化,但數字和經濟連接的實體線路一旦建立將很難切斷,而中國將享有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