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關稅、疫情造成的中斷以及成本上漲的影響,一些跨國制造商正在降低對中國工廠的依賴度,他們將生產線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等其他低成本國家,甚至遷移到日本。但位于亞特蘭大的玩具和嬰兒用品生產商--Kids2的首席執行官Ryan Gunnigle卻逆流而上。該公司位于中國中部長江沿岸一家工廠的一期項目最近開工,該項目耗資2000萬美元。中國擁有密集的供應網絡,勞動力成本仍然具有競爭力,而且國內市場規模日益擴大,這些都是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你生產木制家具,印尼是個好地方,”Gunnigle說。“但對我們來說,位居中國中部這一點就蓋過了其他市場的任何優勢。”Gunnigle管理著這家具有50年歷史的品牌,這些年來他看到過一些供應商和競爭對手在別的國家設立門店,但發現當地的成本太高,或面臨著勞動力短缺或尋找供應商困難等問題,最終又遷回中國。在中國建新工廠“肯定存在風險”,他說。“但我們的產品涉及縫紉、電子、鋼鐵和塑料--所有這些東西在中國都能很容易找齊。”對許多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來說,直到2018年當中美貿易戰升級的時候,是否轉移到另一個亞洲市場才成為一個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一些東南亞國家看到了契機,利用更低的勞動力成本和更平和的政治局勢來吸引美國公司。甚至七國集團(G7)成員國日本也想分一杯羹,提出對從中國遷往國內的日本企業提供補貼。在前總統特朗普政府期間要求美國公司重新考慮在華投資的壓力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預計在繼任者拜登總統任內也不會有太多緩解。美國財長葉倫上月表示,她預計中美經濟關系的某些領域將完全“脫鉤”,以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G7最近宣布了要更密切合作以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