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歐盟商會周二公布的一項年度調查顯示,近60%的歐洲企業計劃今年擴大他們在中國的業務,較去年調查的51%上升近10個百分點。在從去年的疫情中迅速恢復后,中國成為歐洲經濟增長和利潤的更重要來源,歐洲企業紛紛加大對華投資,將供應鏈轉移到國內。約一半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在中國的利潤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例遠高于去年調查中的38%。中國歐盟商會的報告稱:“中國市場的韌性為歐洲企業在新冠大流行風暴中提供了急需的庇護。”去年年初,中國迅速遏制了疫情,并成功重新開放了經濟,這使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為從法國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到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等歐洲企業提供了生命線。73%的受訪企業表示去年實現了盈利,另有14%的受訪企業表示實現了收支平衡。盡管發生了大流行,但這與前幾年的水平大致相同,顯示出中國市場反彈的速度有多快。約68%的受訪者對所在行業未來兩年的商業前景持樂觀態度,高于去年的48%。四分之一的受訪企業表示正通過將生產線遷往中國,或轉向在中國生產的供應商,來實現供應鏈的“本土化”。只有9%的企業表示正在考慮將現有或計劃中的投資轉移出去,這是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項調查于今年2月進行,共有585家企業參與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