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領導人一直力推電動汽車計劃和供應鏈安全。隨著汽車市場電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歐盟和美國都在開始謀求在該領域“分一杯羹”。例如歐盟國家已計劃投入6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75億元)發展電池產業,試圖在2030年將目前7%的市場份額提升至30%。美國更加大手筆,近期公布的基建計劃顯示,其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17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92億元),其中汽車電池將是投資的重點。不過根據彭博新能源的預測,憑借當前的產業基礎,到2030年中國仍將在電動車電池生產領域領先,將占全球市場59%的份額,預計歐洲占31%,美國占據6%,其他地區占4%。屆時中國將至少建成107座鋰電池超級工廠,其中至少53個目前已投產。在此期間,美國有望建成9個同類工廠,但目前只有3個已投產。照這樣發展下去,美國生產的大部分電動汽車仍將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關鍵零部件。曾擔任美國眾議院能源與環境政策顧問的基什表示,美國在“不具備建造和維護電動汽車所需的必要能力時,過早地扣響了發令槍”,拜登政府擁抱電動汽車之舉極有可能使中國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