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中國在6月底前為40%的人口接種疫苗的計劃,可能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升至9.3%鋪平道路。如果中國能夠實現其目標速度,商業信心和消費者支出將會改善。據該研究院估計,這一目標需要每天為1000萬人接種疫苗,是目前速度的兩倍。如果中國政府能夠在截至9月份的這個季度都保持這一速度,就可以轉化為某種形式的群體免疫(60%~70%的人口接種了疫苗)。目前,中國的疫苗接種工作落后于美國和歐洲國家,截至3月30日,中國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06613萬劑次,每百人接種劑數為7.25,遠低于其他主要國家。雖然中國在抗疫方面效果顯著,又從疫情中率先實現經濟恢復,但如果在疫情注射方面落后,就意味著抗疫成果將變成全球開放后的劣勢。報告稱,如果未來的疫苗注射情況出現了比預期更糟糕的情況,即到今年年底,只有40%的人口將接種疫苗,那么經濟增長可能會比8.7%的基線病例低0.2個百分點。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Tommy Wu在報告中指出,盡管中國的經濟前景與其他國家相比,對疫苗推出速度的依賴程度較小,但對國內“全面”恢復正常狀態并彌合與其他國家免疫鴻溝確實很重要,這將影響中國是否能夠安全地開放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