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管網)表示,為滿足中國北方地區的家庭和工業需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輸氣量目前已達到2880萬立方米/日。2021年總輸氣量可望達到100億立方米,是2020年的兩倍。供應量增加的原因在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中段正式投產運營。該管道項目自2020年11月中旬采暖季開始以來,已經向中國輸送了11.3億立方米天然氣,其中大多輸往京津冀地區。在2019年12月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西伯利亞力量”)正式投產后,俄羅斯總統曾表示該項目投產“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鑒于西伯利亞項目估值4000億美元而俄羅斯2019年的GDP僅約1.7萬億美元,和中國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對俄羅斯經濟有重大意義。在2020年9月,俄羅斯開始了“西伯利亞2號”項目的建設,年運力預計將達到500億立方米。由于歐洲國家從2018年開始有意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俄羅斯近年來逐漸將重心轉向開發中國能源市場。對中國來說,增加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有助于加速北方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型。但與此同時,由于此類合作存在供應風險、購買方風險、過境風險及定價糾紛等多種風險,中國也應該注意減少對單一能源供應方的依賴,促進天然氣來源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