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科技戰逐漸趨于白熱化,美國國會正計劃為芯片制造商提供約25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以求通過巨額補貼讓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據悉,美國對任何行業提供巨額補貼的決策都十分罕見,市場擔憂此種直接支持可能會扭曲市場。根據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的報告,美國半導體制造商的銷售額在2019年全球的市場份額達47%,緊隨其后的是韓國企業占19%,日企為10%。但波士頓咨詢集團預估,美國芯片制造商生產的半導體只占全球使用量的12%,其中多數來自英偉達和高通等無晶圓廠設計公司。相比之下,中國制造商生產的芯片占全球使用量的15%,預計10年后將增至24%,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供應國。而對美國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據悉,美國已將該項補貼納入從10月份開始的2021財年預算中。根據一項兩黨法案草案,聯邦政府將為每一個半導體廠的投資項目提供高達30億美元的補貼。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也在考慮為國防部提供資金補貼。據悉,五角大樓希望投入50億美元制造專門用于國家安全的芯片,另外50億美元用于該領域的一般研究和開發。此外,美國各州政府及市政府還將為芯片制造商上提供稅收優惠和其他政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