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貶值對原油等商品行情起到支撐。隨著美元不斷貶值,按美元計價交易的國際商品顯得越來越便宜。在新冠疫情下世界經濟陷入停滯,現貨商品需求的不透明感增強,但全球性的財政出動和貨幣寬松帶來了資金過剩和未來的通脹預期,投資資金變得很難離開商品市場。顯示國際商品綜合性價格走勢的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CRB)在8月31日達到153.12點,處于3月上旬以來的高位。衡量美元對主要貨幣強弱程度的美元指數在這期間從97左右降到92以下。歐盟(EU)在7月份就創設復興基金達成一致,以此為轉折點,呈現出歐元上漲、美元下跌的局面。如果美元貶值,美元以外貨幣的持有者可以更便宜地買入商品,從而刺激買入。原油是CRB指數的主要構成部分,紐約期貨原油達到每桶43美元上下,7月以后上漲3美元左右。投機人士的買入額比一年前多出3成。由于新冠疫情再次擴大,全球需求復蘇放緩,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等產油國8月開始縮小減產規模。從供需層面上來看油價更容易下跌,但美元貶值使得進口國感覺便宜,從而對行情起到支撐。
中國是工業上廣泛使用的有色金屬的最大消費國。除了中國需求復蘇外,美元貶值也是行情上漲的又一因素。銅的國際價格還受到南美產地供應不安的影響,6月以后價格上漲2成。鋁則跟著銅上漲了17%。具有貨幣屬性的黃金最先對美元貶值做出反應。7月下旬的國際金價時隔9年再創新高。金價8月7日升至2089.2美元/金衡盎司。美國采取積極的財政出動和貨幣寬松政策,使得美元貶值。作為美元的替代者,資金流向了容易買入的黃金。市場上有觀點解讀稱,疫情之后隨著經濟復蘇,物價將長期維持上漲趨勢,通貨膨脹預期促使資金流入商品。全世界除中國外,實際需求復蘇緩慢。作為貴金屬的白金面向汽車觸媒的需求低迷。農產品也面臨著各國餐飲需求停滯的局面。住友商事的商品業務部長永尾英二郎指出,“由于貨幣寬松和美元貶值,國際商品價格暫時出現上漲,但今后各個品種的需求將會出現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