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國際調查,從2006至2017年,全球甲烷(CH4))排放量增加了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參與該研究項目的有100多名科學家。該項目由全球50多個科研機構組成的全球碳項目牽頭。甲烷生成于自然界,例如沼澤地和湖泊。不過,該研究報告指出,全球甲烷排放量中約有60%來自人類活動,其中尤其包括牲畜飼養,以及水稻種植、化石能源載體、垃圾燃燒、工業和交通。這一發展之所以令人憂慮,也是因為這一溫室氣體損害氣候的潛力甚至還明顯大于二氧化碳。根據該項研究,若以100年為計算單位,甲烷對氣候的危害每公斤高于二氧化碳28倍;若以20年為計算單位,其潛在的危害作用甚至在80倍以上。研究報告指出,非洲、中東、中國、東南亞及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大洋洲這3大地區排放增長尤快。根據電腦模型及計算結果,甲烷排放的主要推手是飼養牲畜和使用化石燃料。美國年均排放量達450萬噸,主要來自對天然氣的開采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