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在全球化時代構建的供應鏈體系受到不小的沖擊,對不同的國家的影響不同。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阿代爾?特納勛爵在接受《北大金融評論》訪問時表示,全球供應鏈最初受到中國和韓國經濟衰退的嚴重沖擊,在危機初期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目前,中韓大部分工廠已經很高效地重新開工了,而且物理供應鏈產業的復工效率遠高于服務業——比起承載2000名乘客和工作人員的郵輪來說,承載20名船員的集裝箱運輸船更容易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和人與人之間的防疫距離。不過,特納勛爵認為,疫情將導致企業希望增強供應鏈的彈性,而這通常意味著縮短供應鏈。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制造業向終端消費市場靠近,比如回到歐洲和北美的發達經濟體,但以高度自動化、少人力的形式來構建供應鏈。這對仍然是低收入的發展中經濟體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些經濟體希望能沿著東亞模式的道路,從低工資、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開始走向經濟繁榮。但在危機過后,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擺脫貧困的增長之路看起來要變得困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