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預測,在整個2020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可能只有600億美元,遠低于滿足“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要求的1866億美元。CSIS認為,該預測無疑是“最壞的情況”,因為隨著經濟的復蘇,中國在今年晚些時候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可能會增加。但是任何增加仍然“不會改變總體情況,只會改變一些細節”。CSIS表示,“這一目標從一開始就不現實,它只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華麗數字。新冠疫情使不切實際成為了不可能。”CSIS認為第一季度美國對華商品出口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能源出口下降了33.3%;商用飛機銷售“基本為零”;汽車的銷售下降了46.9%;大豆出口下降了39.4%;豬瘟爆發導致主食短缺,但美國未能利用中國對豬肉的“空前高漲”需求。因為,新冠疫情導致許多美國肉類加工廠停止生產。CSIS概述了特朗普政府可以采取的三個選項,以解決中國在履行貿易協定方面的“不良表現”:第一,進行交易中概述的多階段解決程序,其中涉及重新協商目標,如果失敗,則采用“補救”措施,例如附加關稅;第二,對中國施加嚴厲處罰,甚至可能完全退出交易;第三,認識到大流行已經阻礙了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的能力,并認識到,隨著經濟復蘇,中國的進口將增加。CSIS寫道,這些選擇中的每一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前兩個選擇可能會引發中國的抗議和報復,而第三個選擇是特朗普的“最具政治風險的方法”。CSIS表示:“有第四種選擇,但政府不會選擇——承認協議中的強制購買是不現實的,因此開始重新考慮其對中國的整體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