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導致原油需求萎縮,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原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表示,“國際油價低迷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從供給到需求、從國際政治到國際金融等因素一起發酵,而且是在國際油價已經較低的基礎上再現更低價。目前可以看到,國外疫情拐點尚未到來,國際油價低迷態勢短期將保持下去。”當前局勢下還要留意另外兩個中長期趨勢:新能源需求緩慢持續上升,石油需求緩慢持續下降;科技進步使得單位產出的石油消耗量減少。據金聯創能源高級分析師韓景媛分析,“短期內,沙特和俄羅斯等國達成的原油減產協議也許會使國際油價上漲,但新冠疫情使得國外原油消費需求下降,國際原油長期價格還是會回到供需基本面的格局。”“國際油價大跌時,大部分原油進口國會抓住時機,擴大原油進口,中國也不例外。不過,我國石油庫存設備有限,現階段想買再多很難。”韓景媛建議我國原油進口企業繼續遵循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市場風險的做法。“從石油期貨和現貨關系來看,兩者有對沖關系,我國原油進口企業一般會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市場的風險。”至于國際油價低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影響,韓景媛認為,短期內影響不大,因為原油進口有1~2個月船期,傳導方面會有滯后,目前國內成品油供應沒有出現過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