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的經濟支柱,中小企業占據了企業數量的99.5%,雇用了62%的就業人口。但自2020年1月開始,德國許多中小企業因中國工廠停工、國際運輸受限等原因遭遇到了嚴重的供應鏈危機。流動性匱乏和高度不確定性是新冠肺炎疫情帶給德國中小企業的主要沖擊,它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由此引起就業形勢極具惡化,德國經濟的復蘇將變得更加困難。專家預計,由于新冠肺炎影響,2020年德國經濟,尤其是在第二季度會非常疲軟。德國經濟研究所(IfW)預測2020年德國經濟將陷入衰退,GDP將下滑1.5%,這還是眾多主流預測中最樂觀的一個。DAX證券指數在一個月內下跌了創紀錄的40%,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為避免對社會和經濟造成過大的沖擊,德國在緊急采取一系列醫療和社會措施的同時,出爐了一系列經濟救助方案。(1)信貸擴張,國家擔保。針對流動性不足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將為該國企業提供貸款,金額不設上限。(2)財政預算突破限制。3月23日,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1225億歐元的“新冠護盾”危機預算,加上今年稅收減少的335億歐元,今年的補充預算將達到創紀錄的1560億歐元,超過原2020年聯邦預算的40%。此外,預算還為實體經濟制訂定了一項總額為500億歐元的緊急援助計劃,可惠及3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3)繳稅延期免息。企業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無法按時繳納稅款,可以申請在一定期限內延期繳費,一般情況下將獲得免息,該項規定涉及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增值稅。(4)短期雇員補貼門檻降低。受危機影響,不少工作崗位將縮短工作時間,從而減少收入。對此,德國將給予部分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