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所采取的大規模封城和限制交通的措施已危及全球醫藥行業的供應鏈。一些跨國制藥公司擔心,如果封城措施持續下去,個別關鍵且必要的制藥原料的供應可能會中斷。與此同時,中國全面限制醫用口罩等醫用防護裝備的出口,導致醫用口罩等物資在美國已出現短缺的狀況。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占全球的一半,最大日產能約為2000多萬只。但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已經在中國各地乃至全球引發了搶購熱潮,再加上很多口罩生產企業停工導致產量下降。已有美國媒體報道說,中國叫停了美國企業從中國訂購的醫用口罩和其他醫用物資的發貨。現在,美國各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的市面上已基本買不到任何口罩。數據顯示,美國95%的醫用外科口罩和70%的N95口罩來自進口。《金融時報》中文網2月11日的一篇文章說,“如果流行病使疫區制造業工人生病,那么口罩供應很容易受到勞動力中斷的負面影響,再加上如果當地政府決定將庫存留在國內,那么口罩的供應就很容易斷鏈。”調查發現,美國出售的藥品約有80%在中國生產。中國是一些重要藥物活性成分的最大、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全球供應國,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醫療設備供應國,包括核磁共振設備、手術服以及測量血液含氧量的設備。
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局局長戈特利布說:“不僅是在出現流行病時會有這種風險,也可能是政治動蕩,也可能是政治沖突……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一些國家試圖將供應國有化,或是在供應緊缺、發生公共衛生危機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會保留足夠供應量先滿足本地需求,然后才考慮向國外發貨。”特朗普總統的貿易顧問納瓦羅對《金融時報》說,“我們現在正非常密切地關注這一點,”“通過將更過的藥品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國內,供應鏈會更有彈性,而且它將提供通過采用尖端先進制造工藝來降低藥品價格的重要機會。”德州A&M大學的布萊克本表示,盡管美國將醫藥產品的供應鏈實現本土化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它將是有必要的。“我把藥品看作是等同于軍事武器這類物資,”她說,“當你依賴另一個國家生產維持人民生存所必需的東西時,你就會陷入某種國家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