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被定為PHEIC,給其他國家出臺限制性政策留下了較大空間。美、法、日、俄、韓等多國宣布將從武漢撤僑;朝鮮、俄羅斯暫時關閉相關地區中朝、中俄邊境口岸;斯里蘭卡、菲律賓、哈薩克斯坦暫停向中國游客發放簽證;美國、德國、瑞士、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空公司考慮暫時取消本國往返中國的航線。美國已將中國旅行警告升到四級。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對中國整體營商環境的影響。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加速制造業回流美國。這一觀點可能會遭受道德上的譴責,但是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即在中國營商的不可控風險因素在增加。中美持續了近兩年的貿易摩擦雖然隨著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有所緩和,但是中美相互加征的關稅并未實質性消除,再疊加此次疫情的因素,可能會加速相關產業的全球化布局以分散風險。當然,能有多少回流到美國去,目前還不好預判。本次疫情對中國經貿的影響可能更多還是因為中國采取的果斷和有力防控措施本身帶來的。以旅游市場、電影市場、消費市場為代表的第三產業首當其沖。疫情爆發時期正逢中國農歷春節長假,這本應是居民各類消費的黃金期,但由于疫情的影響,良好的經濟整體循環可能被短暫凍結。從旅游市場的角度看,受疫情影響,全國團隊游暫停,自由行的旅客要求酒店、航空公司、娛樂場所退還預訂費。如果沒有出現疫情,旅游市場可能保持與較高的增長水平。從電影市場的角度看,今年原計劃于春節檔上映的7部電影已經全部撤檔。受此影響,1月23日,影視概念股全線跌幅超過4%。有分析機構預計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可達70億元,與2019年相比同比增長6%~17%。隨著賀歲電影撤檔以及各項防疫措施的實施,電影市場的損失不可估量。從消費市場的角度看,由于嚴格的防疫措施,減少出行、居家觀察是居民防疫的主要手段,因此網絡購物成為主流。據統計,1月24日至29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與此同時,線下零售業受負面影響較大。商場集體減少營業時間或直接關門數天,銷售不暢引起的庫存增加,小商店很可能因此倒閉,各零售門店員工安排失去節奏,增加財務成本。另外,此次疫情對以工業和建筑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影響不容低估。疫情導致勞動力流動受阻,各地可能面臨“用工荒”的問題,尤其是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廣東、浙江及上海等省市。而且我國制造業中不乏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行業,如果疫情導致的服裝鞋帽、玩具等行業的勞動供給下降,出口增速下滑,也會影響這些行業的產能。因此,“用工荒”、各地開工時間不一、生產配套措施、交通運輸障礙等問題將影響第二產業的大部分企業的正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