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周二表示,2019年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資成外貿第一大主體,民營企業進出口13.48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1.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拉動外貿增長4.5個百分點。據其介紹,2019年民企出口8.9萬億元,增長13%;進口4.58萬億元,增長8.4%。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57萬億元,占中國外貿總值的39.9%。國有企業進出口5.32萬億元,占16.9%。2019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到40.6萬家,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增加了8.7%。民營企業數量的顯著增長反映了國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2019年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幅前四的省份均處在中西部地區,分別是西藏、湖南、廣西和安徽。
他指出,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綜合成本比較優勢,民營企業進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更快,2019年中部、西部地區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28.3%和22.4%,這個增幅比東部地區高了19.5個百分點和13.6個百分點。同時民營企業對新興市場開拓力度不斷增強。2019年民營企業對各個主要市場出口均呈現增長態勢,在保持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分別增長了25.6%、11.4%、15.6%,這些也都高于全國對上述這三個市場的出口增速。鄒志武提到,因為民營企業當中小微企業占比較高,在資金周轉、納稅、融資等方面有一定壓力。針對這個情況,海關推出了關稅保證保險改革,把商業保險機制引用到支付稅款上,這樣的改革受益最大的、參與最多的是民營企業。